古籍善本如何在当代社会中进行开发和利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关键词:图书馆 古籍善本 培养 专业人才 开发利用 方向
当代学者对古籍善本的解释为:一是年代久远而且有文物性;二是印刷插图精美而具有艺术性;三是书籍内容精且具有学术资料性。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因为最起码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
一、评判古籍善本价值的标准
1、文献价值
古书籍所描述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
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作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价值更高。
3、艺术价值
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
4、学术价值
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
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版书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二、培养高素质的古籍善本专业人才
许多图书馆已认识到古籍善本工作所面临的任务和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古籍工作的队伍建设。突出的表现是,不断引纳高校毕业生,不仅有本科生,还有硕士生和博士生。这是非常有力的措施,保证了不断有较高素质的人员充实到图书馆古籍研究的队伍中来,保证了这个队伍后继有人,保证了能够在比较高的起点上培养这只队伍。但是,学历只能说明有比较好的基础,并不等于水平,要适应图书馆古籍善本的开发,要让他们到工作实践中去,并严格要求,对每部书的书名、卷数、著者、版本等项进行著录,即古籍编目工作,这是图书馆古籍工作的基础。
工作中可以安排有经验的老同志带他们,给他们讲解工作的有关规则和基本的工作方法,并检查他们的工作成果,正确的进行鼓励,失误之处指出其原因,帮助他们进行总结。要培养图书馆古籍工作的人才,让他们多参加图书馆古籍工作的有关学术会议,开拓眼界,增长见识,了解、学习别人和他馆的长处,获取知识,这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三、调整信息时代古籍善本的开发利用方向
1、数字化
数字化将会是古籍善本开发利用的首要方向。数字化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图片扫描技术,将古籍善本以原来的样式转变为电子文献。新近的《四库全书》电子版,大概就采用了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在保持古籍原貌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另一种方式,就是在前期将古籍输入电脑的基础上,对古籍进行校点。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华夏文库”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这种方式是需要具有古籍整理能力的人才能够从事的。图片扫描方式,在将书本形式的古籍转化为电子文献上,具有以键盘、手写输入方式难以比拟的快捷;并且,由于它保留了原来古籍版式的原貌,在古籍的版本判定和同一书籍不同版本的文字校勘上都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