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一)合理分配馆员岗位,达到人与岗位的合理匹配
英国图书馆专家哈里森说:“即使是世界第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图书馆馆藏优势,有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这句话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人在图书馆中的作用。只有有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才能挖掘图书馆的馆藏优势,才能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最现成的资源。列宁说:“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可见,人的因素对图书馆的有效运转是极其关键的。一个人的能力是人的活动本能和成熟程度,是先天的某些潜能与后天的社会实践抽象的结合体。图书馆馆员由专业图书馆员和非专业图书馆馆员两部分组成,传统的手工借阅、分类排架、报刊阅览等一般性事务由非专业馆员做。专业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的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属于那种掌握和运用符号及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们不光学了很多专业知识,而且还是能通过知识进行创新的人。图书信息网络上的深层次加工、图书馆专业的钻研、学术交流等工作的推动离不开这些知识型员工。非专业员工做实践,专业员工搞理论,人与岗位的最佳匹配才能充分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丰富网上特色服务内涵
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的创新是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变的核心。以往单一的馆藏文献的外借与在馆阅览服务要保持,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各种先进服务也要探究。
(三)为资源找用户,为用户找资源
图书馆员应在用户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交流、沟通的桥梁。图书馆馆员应深入读者,把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介绍给读者,定期或不定期地为读者介绍文献资源的检索方法,指导他们掌握信息检索技术的方法,帮助读者怎么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提高读者发现信息的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作用。
(四)为用户提供快捷、精品化的信息。网络带给人们方便、快捷获取信息的同时,也由于其资源的繁杂性给读者带来了筛选信息的繁琐。读者对网络信息的需求不光是多,而是精、好。图书馆应适应网络环境下读者需求,对图书馆资源在网络上进行深层次加工,使之精品化、个性化、特色化。要注重书目情报服务的时效性,在更短的时间内为用户推荐最权威、最有用的信息,节约用户的时间和精力。如依据经验为用户提供最接近于其需求的各种信息资源,为用户排除大量垃圾信息的干扰;采用定制网页、发送电子邮件、发布专题信息等网络信息推送技术;为重点读者群体推送长期或定期的定向式、跟踪式的专题信息服务;针对读者的具体要求,采用智能软件和人工干预的做法,快速组织与定制专用信息,把有深度、有广度的针对性信息资源定期发送给读者;新书以读者开设的专业为单位网上推介、借还书代理服务、网上咨询服务等服务方式、方法。把实体馆藏服务与虚拟馆藏服务模式相结合。这样既丰富了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又强化了图书馆馆员服务的能力。
网络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能方便地获取读者所需的信息,它改变了人们利用信息的方式。高校图书馆应适应读者阅读方式,适时改变服务导向,改革传统的手工操作,坐等读者上门的封闭的藏书楼服务模式,实现服务的自动化。把图书馆内大量的有价值的纸质文献转化为数字化信息提供网上特色信息服务,发挥专业特长,图书馆员应成为网络信息的导航员和咨询员。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