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书馆学科馆员及相关制度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4 对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探讨
学科馆员作为高校图书馆和院系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满足了信息时代读者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的信息需求。学科馆员制的建立在我国还属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制度还需根据中国的现状进行完善。但就目前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它的前景非常看好,笔者认为,目前还有几方面的工作应该加强。
首先,学科馆员制度是从国外引进过来,西方的高等教育与我国的高等教育就形式和本质上看都有太大差距,学科馆员制度建立也是如此,不能完全照搬套用,要有创新、有发展。据统计,自从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和设立学科馆员职位开始,标志着这一国际图书馆界公认的先进的工作方式被引进我国的大学图书馆,但发展并不均衡,速度也不够快。10年来,全国也只有不足300所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与我国近3000所高校规模极不相称。
其次,制度缺失或不完善仍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实践告诉我们,建立科学规范的学科馆员机制是非常需要的。学科馆员制度是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机制的一种创新。高校领导者应坚持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根本,借鉴国内外学科馆员制度建立和实施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摸索适合本校特色的学科馆员制度的运行机制,从学科馆员的选拔、资格审定、职责范围到考核评价、发展规划,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学科馆员管理机制和相关的规章制度。
第三,根据目前国内学科馆员发展现状,关键是尽快提高学科馆员的队伍建设。学科馆员可以是图书馆学专业的,也可以由学科教师中推荐产生(他们经过专业培训是可以胜任工作的),也可以从学科带头人、院系领导和热心这项工作的专家教授中产生。引进图书情报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更好,更有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一般说来,有了稳定的学科馆员队伍之后,高校图书馆还要明确学科馆员的岗位规范,有考勤考核措施,对有创新和贡献大的学科馆员给以特别表彰和肯定,经过工作实践,对不适应这一工作的要及时调换和调整,确保学科馆员队伍的战斗力。
第四,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的同时,强化图书馆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建设也非常重要。让学科馆员有用武之地,有工作可干,如果这些工作上不去,学科馆员的本领再大,理论研究得再透彻,制度制定的再周严,都是难以奏效的。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爆炸的年代,学科馆员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先进的计算机设备、畅通的网络渠道以及完善的系统管理软件。高校图书馆要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必须在设备资源上给予有效保障。学科馆员顺利开展工作的另一重要保证就是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构建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平台,提供信息资源保障。学科馆员也应积极参与信息资源的收集和组织,共同推进学科馆员制度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孙向荣.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
[2] 魏朝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情报探索,2007,(8).
[3] 李巧玲.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学科化服务探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5).
下一篇:浅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与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