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图书馆服务泛在化的实现路径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论文摘 要]在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需要保障各种群体享受到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界正致力于服务泛在化的实践,杭州图书馆整合资源和技术,在图书馆界率先以宽带城域网、数字电视网、移动多媒体网三网融合的多终端综合服务平台,将服务直接送到用户家庭,直达用户桌面,实现了服务的泛在化,其实践对推进图书馆公共服务具有借鉴作用。
1 引 言
由于历史文化和现实条件等原因,公共服务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为了让不同地域的人群能享受到均等的公共资源服务,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我国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各行各业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手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非常重视文化服务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以保障各种群体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界的许多做法对于推进包括教科文领域公共服务在内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以图书馆为中心,读者需要到图书馆或登陆图书馆的网站才能得到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在固定的服务范围和明确的服务空间里,利用常规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机制开展读者服务。国内、外图书馆界已开始致力于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的构建,构建以用户及其需求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提出旨在实现图书馆服务泛在化的“泛在图书馆”的概念[1]。
2 公共文化服务泛在化是大势所趋
2.1 服务泛在化的含义
[HT]服务泛在化即指服务无所不在。以人为中心、高度智能化、无所不在是服务泛在化的重要特征。服务泛在化是未来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理念,包含即时获取服务、按需获取服务、任何人都能获取服务三个层面的含义[2]。泛在图书馆是全新的图书馆理念,是未来图书馆存在的重要形态。泛在图书馆的名称最早出现在上世纪末,199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馆长Michael Keller设想未来图书馆时,提出要创立泛在图书馆。2003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图书馆馆长Charless B.Lowry博士将泛在图书馆作为马里兰大学图书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他认为相对于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等名称,泛在图书馆是一个用以定义未来图书馆的专业术语。2006年8月,第72届国际图联大会在首尔举行,泛在图书馆成为国际图联与技术图书馆委员会征文的主题,泛在图书馆理论以及泛在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成为国际图书馆学、信息学界研究的热点[3]。泛在图书馆的概念揭示了图书馆存在的本质和发展前景,突破了现有物理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观念,真正从读者及其需求出发,为读者提供一种到身边、到桌面、随时随地的服务。泛在图书馆融入人们的日常行为,将服务的范围延伸到一切有读者存在的地方[4]。
2.2 构建服务泛在化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必然选择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泛在化体系,要求不断改进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在服务理念、方式和手段上进行变革,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和技术,扩展服务辐射范围,将公共文化服务融入读者触手可及的载体与环境中,这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必然选择[5]。这些年,随着图书馆事业的迅猛发展,泛在图书馆的内涵已从图书馆内部信息提供延伸到泛在知识环境下知识的提供,图书馆服务本质和社会使命得到应有的重视,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成为现实。泛在化的服务既体现实体的服务,又要超越传统的网站服务,以服务泛在化的发展理念,使市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多终端途径获取服务资源,营造“无处不在,触手可及”的全新服务环境,这是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重大创新,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3 全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服务泛在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图书馆的泛在化服务从理念走向现实,是建立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从根本上改变公共服务模式,构建一个智能化的服务体系。泛在化的服务既体现实体的服务,又超越传统的网站服务,使市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多终端途径获取服务资源,进一步提升了现代服务理念,拓展为“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营造“无处不在,触手可及”的全新服务环境,这是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重大创新。便捷、高速的泛在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图书馆以宽带城域网、数字电视网、移动多媒体网为终端服务平台,通过全媒体高科技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各个角落,读者用户可以借助电视机、电脑、手机等人人拥有、时时可获取的工具或设备,获取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4 三网融合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泛在化的实践
200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浙江考察,在萧山红山农场图书室亲身感受了杭州图书馆文澜在线远程服务的便捷,他对杭州图书馆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及数字化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杭州图书馆一直关注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最新进展,不断地进行理论追踪与实践调研,在服务理念、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持的探索实践中寻求突破。2010年12月29日,杭州数字图书馆开通运行,在图书馆界率先通过三网融合的服务平台,将数字电视平台、智能移动终端平台与网站平台整合成综合性的“文澜在线”数字信息之窗,市民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电脑、有线电视、手机等终端路径享受图书馆的服务。
4.1 电视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
杭州有线电视用户只要点击电视数字图书馆的“文澜在线”,就可以24小时享受杭州图书馆的服务。结合电视信息传播与受众的特点,电视图书馆页面开设了图书检索、个人空间、心随阅动、数字杂志、视听专区、活动预告等栏目,提供书目查询、预约续借、借阅信息、视听欣赏、数字杂志阅览等服务,定期更新借阅排行、新书推荐、活动预告等,让读者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图书馆动态信息,利用图书馆资源。
4.2 手机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
杭州图书馆的注册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数字图书馆平台享用图书馆服务,手机上网直接登陆“文澜在线”移动图书馆,网址http://www.hzlib.net /wapopac。手机上网后,通过登陆移动图书馆获得图书检索、预约续借、借阅查询等借阅服务。移动图书馆及时播报图书馆活动等动态信息,还提供3 000多种大众期刊的在线阅读,将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带到用户的身边。
4.3 “文澜在线”网站服务平台
杭州地区的IP地址用户,除高校系统外,无需注册信息,即可通过“文澜在线”网站免费获取数字图书馆各种资源。电脑直接登陆“文澜在线”网站(http://www.hzlib.net)后进入网站版数字图书馆界面,可以从其所设置的文化资讯等9个栏目中进行书目查询、预约续借等,浏览馆内活动信息、国内外文化资讯以及涵盖多学科的数据库资源,在线看连环画、期刊等,还可以通过华数宽频窗口在线看影视剧。“文澜在线”网站是实体图书馆的网上延伸,涵盖超越实体馆的服务模式,凸显数字资源模糊时空界限的传播优势。
5 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多种载体形态、多种动态渠道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服务获取终端可以是一切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装置或设备,只要能够即时最大限度的体现用户信息获取途径的泛在性。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普遍均等服务,实体图书馆泛在化和网络服务泛在化为未来泛在图书馆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了很好的实现模式,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跨越式发展指出努力的方向。
5.1 运用高科技手段,保障城乡居民平等获得文化信息的权利
目前,国内的数字图书馆一般都局限于物理图书馆内使用或图书馆注册用户使用,使用范围有较多的限制。全媒体能够超越时空限制,使服务的免费、无限制和无障碍成为可能,为市民提供多样、立体、专业、便捷的服务。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获取更多的服务,保障所有公民享受相等的公共服务,比如通过多终端免费获取涵盖多学科的数据库资源服务,彰显信息公平和均等化服务,提供均等化的信息开放和自由存取。
5.2 拓展用户终端,打造基于现代新技术的全媒体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以往图书馆用户服务大多基于Internet服务模式,用户终端主要是电脑,新媒体则使信息的传播方式进一步扩展,手机、数字电视、电子阅读器、新兴智能移动终端等媒介成为信息传播工具,全媒体、多终端的服务方式满足用户随时、随身使用数字图书馆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便利性,实现读者服务泛在化。杭州数字图书馆“三网融合”的实践是基于网络基础,通过多媒体传播渠道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全天候连续服务。
[LM]5.3 创新运作方式,以社会化合作的形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泛在化
服务泛在化需要遵循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规律,创新文化发展机制,联合科研院所、高校、文化机构、民间社团等多方力量,通过共享技术、资源和传播平台,共同打造互惠双赢,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与动力。按照“只求所用、不求所有”原则,集结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建设具有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数据资源,以社会化合作的形式有序地推进服务泛在化,合力推进持续发展,既丰富资源,又提升服务能力,多层次分类导航服务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沟通、信息聚合、资源共享,满足社会各阶层不断提升的对知识的需求,建立公共资源共享机制。
下一篇: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