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及其相关建议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图书馆服务模式
一、引言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其中高等教育的改革迫切性尤为突出,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大学还没有能够有效地承担起传承、创造和丰富人类文明的使命,高校体制和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改革进程。因此,大学教育必须在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高屋建瓴指导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真理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和创新精神。
为此,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图书资料中心,依托政治理论教育优质资源,利用国内外“知识管理”先进理念和有益经验,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图书资料服务方式,拓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研究,调动了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二、具体做法与措施
(一)转变服务理念,改变服务方式
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文献,尽管有先进的检索设备,但如何更迅速更省力地查询到符合自己要求的资料也不是件易事,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改革图书馆系统的服务方式,首先要改变管理理念,那种仅仅依据学科类别进行文献与信息的服务方式说到底还是一种被动的服务,能不能查找到资料、能查找何种资料主要依靠用户本身,而知识管理的理念则是以知识管理为核心,文献、信息和知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管理方式,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向广大师生提供专业化的有序的信息和知识。知识不能完全与信息等同。对于图书管理人员来讲,他们的工作目标就是为那些获取知识的师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检索服务,这种服务就是一种贴近教育、科研的主动的服务,是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为师生提供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最大程度上满足师生需要的服务体系。检索查询信息资料不仅依靠读者用户经验和常识,更要依赖图书馆服务系统提供的产品——有序化的信息和知识的质量、数量和水平。
(二)开发馆藏与网络资源,构建特色化、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网络知识平台和资源库
1 向师生提供有序化的知识。我院图书情报中心首先把馆藏纸质书刊及大量的网络信息,如论文集、中外前沿研究成果的介绍、专题报告、趋势预测、精彩一课等内容,按照一般图书馆文献与网络管理的模式分门别类地进行数字化排序处理。其次,图书情报中心组织专人负责对这些文献信息进行整理和重组,保留相对重要的书籍、文章,介绍其内容,提炼核心观点及创新成分,通过深加工和重组,将大量分散庞杂无序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有序可用的知识,最后依托网络课堂,运用信息技术软件,创建各种类型知识平台,最大限度地帮助读者取其所需。
2 创建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网页。网络课堂网页中囊括了人文社科学院所有主干精品课程及部分选修课程的课件库,以及由本院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组成的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工程设计团队的实践课程,还包括部分优秀影视节目、师生互动环节,如“热点论坛”“互动教学”“网络课程”等栏目。
3 创建以教师完成课题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网页。根据每年申报被批准的国家教委、省、厅及校级课题,有选择地构建一批具有个性化的特色网页。这些网页主要是为完成特定的课题项目而设立的,包括论文的方向、选题的范围、参考资料、研究成果以及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在课题完成后,这些网页部分资料将保留在院图书情报中心专题数据库中。
4 创建以“知识导航”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网页。这类网页主要职责是履行网上的咨询服务,帮助读者解决在上网查询时遇到的常见疑难问题,指引信息源地址,反馈读者的要求,介绍电子数据库的使用指南等。
(三)组建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知识管理”团队
1 以人为本,挖掘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的知识、经验与才能,共同参与“知识管理”。从理想层面上讲,将馆藏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有序化,创造出有价值的知识,必须通过图书管理人员艰苦的劳动。图书管理人员的文化层次、价值观、经验、技能等认知结构就是隐性的知识资源。强化每个图书管理人员隐性知识资源的发挥,充分释放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就一支道德高尚、专业化、技术化知识管理队伍,才能帮助广大师生实现知识获取智能化、个性化的目的,解决读者凭经验不能解决的问题。但从实际状况来讲,大学中教学方法必须以研究为基础,学生也务必以研究式的学习方法为主。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与学习,师生必须对其所在学科的经典文献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动态的把握。为此,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必须追踪教学科研走向,对本校所有学科的知识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这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还未能形成一支高素质“知识管理”队伍的症结所在。为此,我院的做法是将知识管理的主体定位于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尽可能挖掘这两类主体的隐性智力资本,由院领导牵头,制定了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双向管理和服务的原则,聘用了一批责任心强并有敬业精神的学科带头人、教师和网络科技“高手”作为业余的“知识主管”(包括部分具有一定网络技能的学生)。比如,“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网页”,由各教研室主任具体操盘,“以完成课题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网页”则由课题组负责人掌控。这种“双向管理”机制,有助于动员教研室或课题组协同参与,分工到人,各负其责,自创网页,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
2 创建“三结合”学习型领导团队,提高“知识主管”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自创网页、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并不意味自由放任、自行其是。知识管理必须保证质量、内容、深度、广度与方向,我院在院长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一个包括院领导、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网络技术人员、教研室主任与课题组负责人)“三结合”的领导班子,负责知识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监督。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谋篇布局,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制定网络监管规则,设立考核奖励机制,组织“知识主管”学习培训。学院定期召开教研室主任、课题组负责人、网络科技人员以及图书管理人员的协调会,检查、评议网页各个板块的运营状况,反馈网络信息,认真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对有争议的问题,实施“院领导把关制”。有计划地培养有专业背景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和有一定网络技能的教师,除了派送进修、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以外,规定每位图书管理人员每学期至少要听一门专业课,并指定教授专门指导其论文撰写。不管是在虚拟的网络课堂还是在日常业务培训中,学习型团队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图书管理人员向“通才”方向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全院各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必要的维护网络的技能,保证网络知识健康有序地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