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方案图书资料指标的改进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3 将电子资源计入馆藏总量。如今,读者的阅读方式已发生了多样的变化,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成了读者的主要阅读方式之一。适应时代变化,高校图书馆已普遍呈现出文献载体多元化、馆藏文献数字化、文献传递高速化、工作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电子资源建设已是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献(包括数据库)、虚拟文献等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的作用已远远大于纸制文献。教育部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十条中也明确规定:“在文献采集中应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因此,图书资料评估指标的设定应转变观念、努力创新、积极变革,充分体现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不宜再继续单一地强调纸质图书的藏书量,而是应当将电子资源计入馆藏总量,以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防范胡拼乱凑纸质图书馆藏量的恶劣局面再次发生。
4 考察资源利用率。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与利用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程度,决定着图书馆社会效益的好坏。生均藏书量和生均年进书量两个指标虽然可以表达馆藏数量,但其难以表达馆藏资源的质量状况,更难以准确评价馆藏的利用程度。为了在评估时能有效考察图书馆购买的纸质文献及其他类型文献是否做到“为用而藏”,其质量和利用效果如何,可以引进“适用率”这个概念。即适用率=当年读者借阅(点击或下载)图书(包括电子类图书)种数/前5年(含当年)入藏图书种数×100%,或适用率=当年读者借阅(点击或下载)图书(包括电子类图书)种数/馆藏图书种数×100%。图书馆文献资源适用率越高,就越能表达图书馆的馆藏质量高,就越能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效益。
5 对不同地区分类评估。《合格评估方案》统一适用于各类新建本科院校,但是,不同地区的新建本科院校有着不同的办学特色,不同的专业设置,发展水平也不一。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图书馆建设目标不同,性质、任务不同,服务模式不同,办馆经费不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明确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先生等也提出了实施分类评估的思想。因此,评估指标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高校图书馆的实际,考虑各种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图书馆的馆藏基础,还要考虑国家对不同高校经费支持的力度之差异。对不同地区的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图书资料评估指标的设定应区别对待,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具体地分类提出不同的要求,摆脱“齐步走”的评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