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图书馆馆长的领导方法和能力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许萌 时间:2014-06-25
  4.实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是一个能使个体将外部刺激变为实现目标的自觉行为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提高人的积极性。激励是在精神上给予鼓励,物质上给以支持。激励的作用是巨大的,是软管理的重要内容。激励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图书馆的情况,可以分为情感激励、支持激励、奖励激励、成就激励、兴趣激励等。 
  5.尊重员工,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图书馆领导在决策过程中应发扬民主作风,多听取群众意见,并尊重群众的意见,让决策更符合民心,更符合实际。员工的参与意识对于实现图书馆的工作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例如制订或修改规章制度,选举先进、推荐干部等这样的事,如果没有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是不会有良好的执行效果的。 
  三、管理主体(加强管理者自身的管理) 
  1.注重自身的形象。领导者好的形象有较大的影响力,即形象激励。领导者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图书馆管理的成效。领导者应加强自身修养,建立良好的形象,树立人格的魅力。领导者除了传统的强制性的影响外,比如职业因素,给人一种服从感;资格因素,使人产生敬重感外,还要产生自然性的影响。包括品格因素,会让人产生敬爱感;才能因素,让人产生敬佩感;知识因素,给人信息感;感情因素,使人产生亲切感,这一点十分重要。 
  2.培养自身素质。领导者还应具备如下的品德素质:首先要坚持政策、原则、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以权谋私,不损害他人利益,要做到大公无私。二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有了这“三心”才能保证工作干劲十足,热情高涨。三要胸襟开阔,光明磊落,善于团结,不打击报复。四要作风民主,有协作精神,不搞一言堂。五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不图名利,要奉公守法。领导者还要具备以下的知识素质:一要掌握哲学知识,掌握马列主义原则、观点、方法。二要掌握图书馆专业知识。三要掌握学科知识,有利于不断更新的知识和量化管理。四要掌握计算机知识,有利于本馆自动化发展规划和管理的具体实施。领导者必须具备以下能力素质:比如理财能力、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 
  四、注意工作方法,提高领导艺术水平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不能事必躬亲。馆长的主要任务是抓大放小。即抓规划、抓经费、抓人事、抓队伍建设。要把权力逐级下放,分配到部门具体去管理。二要讲求办事效率,不要拖拉,要分轻、重、缓、急。三要决策的科学化,多听取群众意见,多分析,保证决策能顺利的执行下去。四要把中层干部管理好。馆长的指示要求,意见的上传、下达要通过中层干部很好的传达下去。这样,图书馆在馆长的全面领导下就能快速、有效的发展下去,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前景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郭明容.图书馆的人员管理与激励.四川图书馆学报,1998(2) 
  2.罗恒卿.人本管理—图书馆管理启示录.图书馆,1999(2) 
  3.陆一珍.图书馆的软管理.北京图书馆馆刊,2005(3) 
  4.肖秀阳.图书馆馆长要在“软管理”上做文章.图书馆,2007(1)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