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系部联络员制度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伟 时间:2014-06-25

  既然图书馆想把系部联络员作为一个长效机制来抓,就要有明确的制度或相关规定来约束和指导系部联络员建设,可以制定《图书馆系部联络员制度规范》等规章来规定系部联络员的权利与义务。为保障系、部联系工作顺利开展,图书馆采取相应的检查保障措施,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是保证系部联络员制度实施的关键。这个体系应该包含联络员的选拔,评价和相应的工作规范,在认识制度中建立稳定的任命、考核、奖惩和晋升的体系,激发馆员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在管理制度上,坚持定期的专业培训,以保证知识的更新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分配制度上,要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在岗位上引入竞争机制,不仅能够提高岗位的服务能力,更能增强图书馆自身的活力,从而促进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2]
  3 系部联络员工作的开展
  3.1 转变服务模式,提供主动服务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保障中心的地位已经被大大地削弱,教师和科研人员不用到图书馆来而通过网络就可以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和信息,学生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也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图书馆如果不改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的话,在高校中的地位会进一步下降,甚至将来也许会影响到高校图书馆的生存。[3]因此,图书馆要由资源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由被动的传统服务向主动的创新服务转变,学科联络员制度的建立旨在实现图书馆这些功能的转变,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水平。在服务理念上,始终坚持读者至上、一切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在服务内容方面,把信息开发、学科咨询和用户培训统一起来,努力实现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在服务方式方面,系部联络员从主动性服务出发,把定向服务和动态服务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服务的专业化和个性化。
  3.2 转变沟通方式,步步先入为主
  3.2.1 针对系部教师,开展面对面交流
  通常情况下,许多读者的信息需求一开始是模糊不清的,常常提出一些不相关或不完整的问题,这时只有通过语言的沟通才能发掘读者的需求,对读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不断的修正,才能获取读者真正所需的信息。[4]系部教师是教学和科研的核心,因此开展“一对一培训交流”工作,能够获得读者真正需求,图书馆也才能“对症下药”。由系部联络员小组统一开展,责任分工明确,统一培训内容同时注重培训的个性化。交流内容包括:介绍图书馆图书及期刊采购流程;介绍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及其使用方法;解答教师在使用资源中遇到的问题;了解教师课题研究方向等。交流结束后,工作人员汇总培训交流结果,根据交流结果总结、研究,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3.2.2 多种方式并举,打造沟通无缝隙
  除了下到各系部参加例会、对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图书馆系部联络员还可以通过学院内部邮件系统群发邮件的形式与系部读者进行沟通;通过图书馆主页宣传栏及时给全院师生发布和传达图书馆馆藏信息;使用在线交流软件,主要有msn,QQ,飞信等在线交流工具,建立群组,实现快捷迅速地交流;使用新媒体工具进行交流,随着微博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师生读者开通了微博,图书馆系部联络员也应该相应的建立自己的微博,添加读者为好友,打造与读者沟通的无缝隙,随时随地可以为读者服务。
  系部联络员作为高校图书馆和各系部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有利于促进图书馆与各系部的沟通交流从而更好地认识图书馆和图书馆员,有利于促进系部读者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更加便利快捷地获取信息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图书馆内部人才的培养和稳定,不断提升图书馆在学院中的地位。因此,没有资质建设学科馆员队伍的高校图书馆应该转变思维,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构建起本馆独具特色的系部联络员制度。
  参考文献: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