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质量是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鹿坤 时间:2014-06-25
内容提要:建立以保证图书质量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质量为中心,社会效益量化,经济效益细化,提高获奖书、重点书、重版书在出版总量所占的比重。提高编辑素质,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出版界对人才的需求是高层次的,这个行业的本质是体现人类精神的外化、生命的延续,没有对智慧的追求,对知识的崇拜,对文化的兴趣是不可能从事好出版工作的。离开了出版,历史就会失去记忆,人类文明的火种就会熄灭。
关键词:   图书质量  重要性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出版事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出版导向,出版了一大批优质获奖图书,无论从规模和数量上,中国出版事业呈现出可喜的大好局面,但是,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合作出书过多,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导致图书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导致图书质量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市场经济下,出版社的编辑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轻视社会效益。其次是与出书规模相应的编辑力量和编辑水平不够。再者是编辑对图书质量重视不够。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把图书质量搞上去,切实提高图书的质量,笔者以为应该进行综合治理,提高图书质量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建立以保证图书质量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本书的出版,它的正反效应所放射出来的能量,无论怎么比拟都不过分。一本好的图书,可以积累科学文化知识,激起人的爱国热情,使人树立人生理想,努力工作。而一本坏书则能使人颓废,萎靡不振,也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正因为如此,出版工作者应该牢记社会主义出版工作的基本任务: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播和积累一切有益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丰富人民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一基本任务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科学性。作为编辑,要把握这个重点多出精品、多出好书。多出精品、多出好书就是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出版物的质量,是指思想政治质量、科学文化质量和编校印制质量。这三者是一个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出版物质量的基本要求。因此,要紧紧围绕质量的三要素,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以保证出版物质量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提高出版物质量的大环境。
         目前,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调整产品机构。众所周知,图书具有社会属性和商品属性的两重性,出版社需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出版社不能实行承包制,因为实行承包制后,把握不住出版方向,容易见利忘义、急功近利,一味地盯住钱,不重视对编辑的思想教育,难以保证图书的质量。所以,图书质量容易出问题。
经实践证明,对出版社编辑实行岗位目标考核管理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以质量为中心,社会效益量化,经济效益细化,提高获奖书、重点书、重版书在出版总量所占的比重。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