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县级图书馆的公益性与社会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建敏 时间:2014-06-25
  2)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图书馆的社会化。在网络不发达的时代人们获得知识的渠道都是比较单一的,一般是通过学校和图书馆。传统图书馆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去处之一。而图书馆员只是坐在图书馆里,被动地服务。如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用户以惊人的速度增加,Internet广泛应用,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由于Internet涉及知识的广泛性,给人们的生活、获取知识带来极大的方便,人们只需坐在家里轻点鼠标就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图书馆如果还是按照过去那种被动的服务方式,不投入到社会化服务当中,主动出击,就不能发挥社会信息化基地的职能。 
  3)知识经济社会需要图书馆服务社会化。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为重头戏,以知识为资本投入,人们可以在平等的条件下去竞争。人们只要获得知识,不管基础怎样差,都有可能后来居上。同样,国家也是如此,像我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资源贫乏,要想在本世纪建设一个富强、民主,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列的国家,必须走知识经济这条路,以高科技产业为龙头,发展自己。 
  三、社会化服务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冲击图书馆不合理的管理体制。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大多数还是过去那种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没有引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或者说竞争的意识不强。通过服务的社会化,可以借鉴社会企业在市场方面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模式,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改革。 
  2)冲击图书馆人员传统的思想观念。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基本上是坐在图书馆里等待读者的被动服务,一些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比较差,只限于还还借借。图书馆实现服务社会化后,可以改变图书馆人员的思想观念,使其更好地做好图书馆工作。 
  3)有利于调动图书馆人员的积极性。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有一定的经济收益,给图书馆增加一定的收入。图书馆可以根据工作能力、贡献的大小,打破平均主义的观念,拉开每一个人的收入距离,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具备的优势 
  1)现代技术的发展为服务社会化提供了可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很多图书馆都进入国际互联网,建立了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建立联机数据库、图书目录库、地址目录库、科学实验数据库、网络信息中心等,为广大读者检索图书馆资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技术的要求,各图书馆大力开发本馆的馆藏资料,输送到各局域网,为广大读者服务。这些基础工作的开展,为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2)县级图书馆具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各图书馆十分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一批高、中级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队伍。他们了解熟悉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能够熟练应用网上各类搜索引擎,对网上分散的、无序的各种资源进行采集、组织、存贮和应用。他们最适于为那些对网上无序的、分散的资源无所适从的人们提供服务。 
  四、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措施 
  1)为社会提供远程教育服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形式也发生很大变化,电子阅览给广大求知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空间,不受年龄、空间、地域的限制,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读者人数也在不断地上升。图书馆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发挥资源、人才、现代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2)为信息产业化服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尽快把科技成果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图书馆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应充分利用信息组织检索能力的优势,为企业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做桥梁,通过网上发布科技信息,推销科技成果,为企业、社会服务。 
  3)开放所有软硬件设施为社会服务。硬件设施是指图书馆物的方面,如馆藏、现代化设备;软件设施应该是人、管理手段等。图书馆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开放图书馆的书刊资料,向社会读者发放证件,向社会开放电子阅览室。另外可以和社会上的一些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开展专题性的咨询服务等。 
  总之,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县级图书馆也具备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为社会服务。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