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农村建设中县级图书馆的功能与服务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清利 时间:2014-06-25
       3、找准促进县级图书馆快速发展的坐标 
        新农村建设说到底是发展问题,如何能更快更好地发展,是始终困扰着县级图书馆的课题。几十年的发展使县级图书馆的藏量上升,特别是城市读者很少使用的农村读物和农业科技资料有了相当的积累,这些资源长期处于休眠和沉淀状态。如果充分利用农村点多、面广的特点,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和辐射范围数倍放大,传输这些农村读物、农业科技和其他图书资料,闲置资源将被激活,并且能有效地满足农村对文献信息的旺盛需求,极大地满足农民对科普知识的需求。
        三、县级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的方向
        1、依托文献资源优势,积极为农村提供致富信息 
        图书馆作为文献收集、存储、传递和开发的服务机构,不但有丰富的文献资源而且有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在服务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一是服务农民。馆员可收集、整理、开发有关科技新技术、致富信息等资料,编辑专刊、制作光盘等多种载体的信息,为农民解决一些种植、养殖方面的实际问题。二是服务党政机关。要及时了解各级党政领导的信息需求,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等数据库,做好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三是服务科技人员和乡镇企业。要为科技人员提供信息检索、信息分析、资料提供等跟踪服务,推动农业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联姻,为企业提供高效、实用的情报信息服务。 
        2、依托职能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县级城市中的欠发达地区多,图书馆要突出转变农民思想观念这个重点,因地制宜地实施文化扶贫,引导农民树立自主自强、崇尚科学、知法守法意识。在帮助农村加快经济建设和脱贫致富的同时,可通过组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引导农民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营造农村浓厚的学习环境和求知氛围,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 
        3、依托服务网络优势,增强图书馆辐射作用 
        针对一些县级图书馆只藏不用,造成资源闲置和农村图书资源紧缺的问题,县级图书馆应依托分布全市的文化馆站,对县级馆内的设备、人员、活动和经费作统一调整,将信息服务延伸到乡村的各个角落,根据农村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及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为镇、村图书室选配图书,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采取流动图书站或流动图书箱的方式,定期输送给镇村、图书室,组织村与村、乡与乡之间的图书定期轮换,使图书在农村有效地运转起来,提高图书利用率。要积极推进网络化、数字化,整合镇、村图书馆,建立县、乡、村三级图书馆网络,实现与国家农业文献信息体系互连互通、资源共享,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最新、最实用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 
        4、依托教育培训优势,大力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 
        按照培育新型农民的要求,图书馆要突出抓好对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农民的教育培训。要优化读书环境,合理调整配置书报知识结构,改善馆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将农民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培养其读书兴趣,积极开展馆内借阅活动。要加强对镇、村图书站的业务辅导,坚持开展正常的图书借阅活动,方便当地农民就近获取所需知识和技术。对书报资料短缺、难以维持开展借阅活动的,可以送书下乡,开展巡回借阅活动,与劳动、科技、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理论培训以录像传播为主,专业内容以面授辅导、现场实习为主,实用新技术采用专题讲座为主,致力于提高农民的技术素养,结合读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对致富新技术和新品种的迫切需求,讲授实用技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5、依托文化共享工程优势,积极传播先进文化信息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文化部倡导的重大的公益性文化传播方式,信息能源广,内容新,传播快,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搭建了重要平台。县级图书馆应积极协调并制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方案,抓好设备的配套、资金的筹措、分布点的设置、设备和资源的购置及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的落实,利用活动、板报、宣传单等形式加大宣传,使共享工程家喻户晓,让广大农民参与到共享文化成果的行列中来,形成市、乡、村三级网络服务体系,扎扎实实开展共享工程活动,让信息资源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谢丽娟 等 中美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2)。
[2]余侠 关于中国大学图书馆向公众开放问题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