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翠华 时间:2014-06-25
  论文关健词:网络时代 传统文化意识 网络冲击 阅读分流 网络教育
  论文摘要:在网络时代里,图书馆建设面临漪新的调整与布局,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的阅读心理也在发生嫂变,本文对知何加强读者的传统文化意识作了思考,也时网络冲击与阅读分流问题作了探讨。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兴建,网络文化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而传统的图书馆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大一统的传统文化无时不在渗透着君临天下的意识,那么网络文化在荡涤这种意识的同时,也在缔造和积淀着一种人本意识。而网络空间则没有地位的尊卑,没有时空的局限,也没有资历与规模的限制,只有发自内心的以人为本的意识,那就是一切为了读者。IT业的ISP和iCP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充分体现,特别是isP的免费开设上网帐户、下调网费、免费电子邮箱,ICP全身心地致力于BTDB的同时,都没有忘记进军BTOC。 BTDB是指企业的电子商务,BTOC是针对家庭及普通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无论是ICP还是ISP都十分清楚,他们所做的一切如果没有数以亿万计的网民支持,他们的投资无异于打了水漂儿。同IT的降低成本优质服务相比,当代图书建设的改革步伐略显慢了许多。当传统的图书馆还沉浸在琼楼玉宇中唯我独尊之时,网络文化发展的巨浪正悄然向孤芳自赏的图书馆大楼冲过来。
  1图书馆旧有的格局要打破
    在波兰,60万人口有100个图书馆,而在北京1000万人才有20个图书馆,平均每50万人拥有一家图书馆。从全国来看,大约每100万人拥有一家图书馆,这就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现状。一方面现有的文献资源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另一方面那些有限的资源却还闲置着,致使多数人享受不到这种服务。眼下国内图书馆的主要问题是文献资源分割垄断,就象今天部门的计算机局域网一样,大量的信息资源闲置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表示,图书馆建设要走资源共享的路子,即所有的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彼此联网,读者可以到附近的图书馆去借阅。目前,我国图书馆建设的硬件功能都己日臻完善,现有的设施使馆与馆之间的互联只是瞬间的事,仅仅而己,却未能美梦成真,关键是体制间题。图书馆要千方百计满足读者的需求,不能只局限于为极少数人服务,致使大多数人享受不到图书馆知识的阳光雨露。从图书馆学角度来看,图书馆的辐射半径最多不能大于2公里,否则将无法发挥起应有的作用。这一点只能把它当作传统的观念去突破,就是从自身的效益和前景发展来看,也是不科学的。看来打破图书馆旧有格局是必要的。有图书馆学理论提出,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兴建,网络文化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而传统的图书馆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人们需要快速地获取信息并在取得信息的过程中,受到应有的礼遇。只有通过网络的发展,才能改变一些不正常的局面。网络的发展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人们的意识和观念,因此,网络时代将以人为本的宗旨和理念深深的根植于大众的内心深处,谁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谁就会在信息时代里取得长足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一句名言。同样,图书馆的网络建设只能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打破旧有格局,进行自身的体制改革,才能在未来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2加强网民的传统文化意识
    当人们感觉到学习的革命和读书的革命,己发生历史性变革之时,一个行业的革命不是在内部自发,便是从外部爆发,这种革命实质是观念上的变革,一种从石器时代到工业时代,从产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革命。图书馆联网似乎不是怎么遥遥无期,只是还暂时无人出具一张完整的时间表而已。像NASDAQ一样,CISCD依靠网络运行和生存,以后,图书馆内部的很多管理也将通过网络来实现。以C ISCD系统为例,目前,CISCD在中国已经不再接受电话、传真下的定单了,他们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已经100环地实现了BUSI-NESS,网上下定单避免了传统传真方式可能引起的产品配置误差,网络能够将配置错误的定单返回到下定单的客户手中,并要求客户修改,这使得配置误差率减少到了2%以下。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信息技术,没有网络的全球化是无法想象的,也是毫无意义的。目前,电子商务可谓狼烟四起。美国有个权威调查,证明大致有十数种商品适合网上销售,比如书、药品、音像制品等。步入网络时代,还有人青苔黄叶地读书吗?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三日不读书,便觉目可僧”之说。想来大师说得确有道理。读书人身上总在有意无意间透出一丝儒雅。尽管以后的人们动辄上网,但只有真正操起书本,才能捧出传统文化的感觉。由是,这就有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管其结果如何,哪怕老庄周易河图洛书只剩些碎片,那也是亮丽的辉煌。可能是一句很朴实的话,可能是一个很普通的动作,可能是一晕一笑,也可能是什么也不说的沉默。总之,在你看惯了满滥社会痞气的脸后,会因为见着这样一张清新、儒雅的脸庞后而惊诧甚至惊喜。新千年到来了,各路传媒用大量篇幅和时段回顾上一个千年对人类社会有巨大影响的事物.甲骨文字产生于三四千年前的殷商,发现配药“龙骨”上有怪怪的字符,可是上个世纪后半叶的1899年,发现者乃时任国子祭酒的王璐荣。王做祭酒的成就不为人知,但发现骨上有曲曲弯弯字符的那一道目光犀利之极。祖先的睿智真是不朽,传统文化的传播更是足以令人展撼。是的,那种黄钟大吕式重重的敲击,是键盘鼠标的轻拢俊捻无法比拟的。那道元一生考山观水,写下30万字的套水经注》,成为我国水文地理学的开山之作。为佛法不灭,北齐人静瑰毕生刻经于石,后继者无数,绵延千载。光刻经14278石,佛经1122部,3452卷,420万字以上。上个千年之初,宋体4部大书编纂雕印完成:《太平御览》1000卷、《太平广记》500卷、《文苑英华》1000卷和《册府元龟》1000卷,那期间,还有6部共35181卷《大藏经》雕印问世。那个时代的大儒司马光还前后花了19年时间,完成294卷、300多万字的编年体历史巨著《资治通鉴》。明代的大书更多: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共50卷190万字,徐霞客历30年生命走人迹不到之区,入九死一生之域,写下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不仅实录了名山大川的走向,还更正了前代谬误。《永乐大典》共22937卷11095册,共3.7亿字。清代《四库全书》由361人花10年时间,共7900。多卷36000多册。文之津渡,无不以心血干涸和生命枯搞为代价,才换得了传统文化的薪火承传。世间重名利,读书滋味长。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像一面镜子,往往给许多人意想不到的启迪。《三国演义》写尽英雄无数,而以笑为自己涂上浓笔重彩的唯有曹操。乌林之西宜都之北,刚从火海中逃得性命的曹操,见周围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大笑不止。曹操大笑诸葛亮少智,若在此埋伏一军,谁之奈何。说犹未了,赵云杀之,曹操落荒而逃。在葫芦口,曹操坐于疏林之下又大笑不止,众将问其何故又笑,曹操说,诸葛亮和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此延当埋伏一彪人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曹操言罢大笑,这一笑,又引出张飞。曹操只得落荒而逃,逃到华容道,道路泥泞,不堪行走,军士饥乏,悲惨万状。曹操在马上又第三次大笑起来,他说,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我观之,到底是无能辈。若此处埋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言毕,一声炮响,关云长杀将出来。三笑显示了曹操作为政治家的风范和气度,三笑展示了曹操军事家的杰出风采,三笑暴露了曹操恃才自负的一面。一笑之后的一逃,已证明对手并非庸才。二笑之后的打击,他依然执迷不悟,可见他对自已的才能自负到了何种程度。从曹操的天赋而言,他有命世之才和安天下之能,就战绩而论,他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可谓功勋卓著。以重大事件表现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军事斗争的大起大落中穿插人物的一怒一笑一慎一喜,这正是传统文化迷人的魅力。但是,这也正是现代网络操作中很难沟沉出的一种古韵。操书在手,往往带着一沦桑感的古朴。打开一本泛黄的旧书,让人感到面前仿佛坐着一个逝去的生命,给人一种归依感。岁月磨蚀,传统文化依然带着崭新的犀利。

  3网络冲击与阅读分流
    大部分人平常的阅读都是通过借阅这种方式来维持的。这一方面是与现在遍布的大大小小的图书馆提供外借服务有关,更与现在流行的快餐文化观念密切相关。他们的阅读大多数没有明确的指向,通常都是遇到什么看什么,借以了解一点社会风尚而已。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人却有爱看小说或青年类杂志,做中学老师的人除了案头常备一本《红楼梦》之外,平常阅读的大部分杂志书籍都是借来的,有的甚至是在同事同学之间辗转了好几手。因为这一类书你不会读第二次,甚至也不需要读得很仔细。尽管文学与网络的关系,目前更多是表现在版权纠纷上,但网络的发展与个人电脑的普及毫无疑问已在悄悄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现在有不少人表现出对勃兴的文学网站的兴趣,说明网络文学的发展对文学的传统载体已开始形成冲击。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