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社区图书馆建设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1.抓特色。
社区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与读者和社会联结的主要桥梁,是读者认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窗口。图书馆的价值,是通过读者利用图书馆来实现的。每个社区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居民职业结构各不相同,各个社区的文化便形成了自身的职业结构特点,社区图书馆就要根据社区读者的特点优化馆藏结构,建设特色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社区居民知识面广,需求多样,要想提升社区图书馆的价值,就必须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即从文献单元向信息单元和知识单元转化。在任何一个阶段,图书馆服务都必须与读者的需求相适应,才能促进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图书采访要针对读者需求购进,图书分类编目后,要设立新书阅览室,做到像商店卖东西一样方便读者。根据读者素质调整和做好自己的服务,积极适应信息社会中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需求,在社会公众面前经营好自己的形象,要在自身的特色上下功夫,找准图书馆自身的特点并经营好自身的特色“产品”。
2.开拓创新,多渠道建构。
社区图书馆可以说是办在民众家门口的图书馆,如何保持它的可持续发展劲头,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问题的关键。笔者认为,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必须将之纳入到城市建设的轨道上来,把它列入到地方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去,制定建设及达标标准。比如对多大规模的社区必须建立社区图书馆,必须有所在区域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支持,保障社区图书馆的动作经费、设备设施、服务等基本要素的规定,公共图书馆负责技术上的指导和人员的培训,制定和完善社区图书馆内部规章制度等。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规划、资金的支持和严格的宏观控制与管理进行引导,政府应每年给予图书馆一定的发展资金,帮助社区图书馆不断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并每年增加一定量的新书。同时社区图书馆也要扩大自治的能力,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规定筹资的合理比例,充分整合社区内机关、部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从而使社区图书馆动作经费有一个最基本的保证。
向社会融资,开展有偿服务,也是社区图书馆经费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调动社区民众参与图书馆的建设,鼓励和动员那些资源拥有者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如将自己收藏的图书捐给图书馆,义务参与图书馆的管理,通过休闲、培训和咨询服务等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等,都是发展社区图书馆的有效途径。
3.尽快制定社区图书馆的工作条例
过去,对社区图书馆的经费、人员、藏书及业务工作等方面都无一定的规定和要求。由于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社区图书馆能否巩固和发展及工作开展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区街、领导的重视程度。如果有一个社区图书馆工作条例,并争取得到各区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使它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不管区、街领导如何更换,因为有章可循,都不会再把图书馆当成可有可无的了。上级业务部门做起辅导工作来也好办多了,社区图书馆工作人员也能依条例提出合理的要求。当然,任何条例都不是万能的,但有了条例还是可以解决部分问题。北京、深圳等城市近几年已由市人大通过了《图书馆工作条例》,其中对社区图书馆建设和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一定的标准和条件,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城市社区图书馆的发展。
在未来的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图书馆必须不断拓展服务手段及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有效地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寻找图书馆在新形势下的生存机遇,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亚男,社区图书馆的建构与发展《图书馆杂志》2002(1).
[2] 冯长美 社区图书馆建设探讨 《图书馆学刊》2005(4)
[3] 戴卓萍 社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建设》2005 (3)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浅析
下一篇:试析和谐社会中如何构建新型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