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读者心理初探
(二)二、三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阅读倾向这一阶段是大学生生活全面深化和发展时期。入学时的不适应逐渐消除,新的心理平衡已建立起来,新的竞争开始,大学生生活进入了相对稳定阶段。
图书馆首先要及时、确切地充实一些实用性强的应用性书籍的品种和复本,使藏书结构合理。另外,为让读者了解本专业或自己关注的某方面的新书情况,以便及时借到所需的书,就要向读者通报、推荐新书,编制《新书通报目录》。同时,还应对读者阅读热点中共同关注的问题举办专题学术讲座。从而更加激发和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加深理解和巩固新学知识、拓宽知识面。
(三)毕业班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阅读倾向毕业班的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检验,他们感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足,开始冷静地分析自身素质,并希望能够通过最后一阶段的拼搏,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这一时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趋于完善,个性品质趋于稳定: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对社会事物的评价也增强了客观性;遇事比较冷静,能妥善作出反应;标志着人生观、世界观已基本形成。他们除了为毕业论文准备资料外,更主要是做走向工作前的心理准备。对这部分大学生,为帮助他们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他们写好毕业论文,图书馆应大开方便之门提供他们所需的书。还应编制《专题资料》和《专题书目索引》让他们使用。同时,有目的举办专题学术讲座,帮助他们提高对某些书籍的判断能力,从而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意志力,为走向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之,校园并不是一个世外桃源,社会上的风云变化,无不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动态变化,大学生不断地进行心理调整,以期适应社会。在心理调整过程中,就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热点”。对每一个热点,图书馆都应采取多种导读方式加强引导和帮助,使他们心理发展更健康和完善,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孙守成.当代大学生心理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1.
[2]周金林.导读工作概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
[3]刘美桃,罗来辉.图书馆心理学研究概述.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