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馆建设在云南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昆和 时间:2014-06-25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图书馆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发展中所应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  图书馆建设  文化发展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聚居区的少数民族25个,其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15个民族为云南省所特有,是全国特有民族最多的省区。全省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379.4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29%,云南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较广,占全省面积的3/4,其中2/3居住于国境边沿线和境内广大山区。各少数民族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为本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推动力。然而,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中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生活贫困的高原地区、边疆地区及贫寒山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些民族至今并未改变较为落后的生产方式,文化教育落后,社会发展很不完善。要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必须发展经济,同时也要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大发展,这是实现西部地区社会大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全国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富裕的需要。图书馆事业是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标志。在民族地区,它担负着搞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作为社会的文化机构,在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
        一 保存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风俗各异,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创造和传承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存在几种民族杂居现象,加之汉文化及其他外来宗教、文化的渗透,各民族文化互相影响,不断交融,因而使文化现象更为复杂。少数民族各个时期的文献如实地反映了少数民族历史变化的发展及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在傣、彝、藏、苗、纳西等民族居住的地区都有本民族文字的书籍在民间流通,特别是傣族,每户人家几乎都有独特的经书橱“杏打那”,傣族的佛寺均有一定规模的藏书。在这些文献中,天文、历法、数学、医药、语言、历史、传说、故事、诗歌以及宗教经卷、唱本、神话史诗等无所不包,有些已是珍贵的古籍,除了以纸为载体外,还有在贝叶、木板、石碑等载体上书写的文献。有些少数民族没有文字,却有着独特丰富的文化传递和保存方式。如以独龙族的刻木记绳记事和景颇族的树叶信为代表的实物文献,以及各民族丰富的口碑文献。在这些口碑文献中,有口授心记世代相传的民谣、史诗、神话故事,也有认识自然、崇拜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各种歌谣、口诀。口碑文献是民族文化最具影响力的表现形式。
        少数民族地方文献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有力见证,如地方志、山水志、地方史料、地方人物传记资料、地方人士著述、地方出版物、地方文艺作品等。云南虽然身处西南边疆,但是自古与汉文化联系紧密,印刷术使用较早,藏书风气较浓,加之文化名流的倡导和努力,使得图书馆藏书颇丰。如云南省的云南省图书馆、地州级图书馆中的大理州图书馆、县级图书馆中的泸西图书馆、农村图书馆中的和顺图书馆等,都得力于历史上的名人的倡导和资助,这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文化人士在网罗民族文献和地方文献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云南省各公共图书馆均致力于收藏和保存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并以此作为馆藏的重要特色。

        图书馆除了保存传统文化的作用外,还有以下作用:(1)通过征集民族文献资料使各民族成员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2)开发、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鼓舞少数民族的积极性;(3)研究民族文献和地方文献,找出少数民族文化优势和当地资源优势,服务于文化创新和经济建设;(4)图书馆通过文献服务,为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充足的有序的资料,为开展文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利于少数民族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
        二 加快信息流通,促进文化交往
        文化交往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而信息是文化交往的重要中介。信息经过有目的的流通、交换、互动,成为文化交往的重要工具。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占有充分的书刊资料,与外界信息交换比较频繁,甚至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将逐步实现计算机联网,在获取信息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均占有优势。如果能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实际情况,加强与文化单位和政策实施单位的联系,建立良好的用户需求反馈体系,采取以用定藏的原则采购图书资料,有目的地及时地通过各种方式(如编制发放第二、三次文献、普及宣传、定点培训、图书流动服务等)传播信息,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党政领导决策当参谋,为企业生产当耳目,为生产和供销架桥梁,为专业户和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做向导,为现代文化社会作贡献。并且在工作中逐步树立起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威信和知名度,培养群众的信息意识,激发其潜在需求。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