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农村建设中县级图书馆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云虹 时间:2014-06-25
  (1)几十年的发展使县级图书馆的藏量上升,特别是城市读者很少使用的农村读物和农业科技资料有了相当的积累,这些资源长期处于休眠和沉淀状态。如果充分利用农村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图书馆的服务空问和辐射范围数倍放大,传输这些农村读物、农业科技和其他图书资料,闲置资源被激活,能够培育和做大“市场”,有效地满足农村对文献信息的旺盛需求,极大地提升图书馆服务功能。
  (2)随着县级图书馆队伍的壮大,由于业务范围狭窄,服务半径长期限制在狭小的中小城市里,出现了有人无事做,有事无人做的通病,缺乏内在活力,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把业务范围拓展到农村去,文献信息收集、加工、整理、传播的服务链条被纵深延长,各个环节都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有利于充分发挥富余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各尽其才,各显其能,进一步促进图书馆提速增效。
  (3)过去,由于国家强调发展重工业,投资重城市轻农村,造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严重短缺,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图书馆,至今在农村乡镇还没有零的突破。据有关专家论证,读者距离图书馆在4公里之内,利用频率最高,即以4公里为半径的地域内应设一个图书馆,而我国平均3500多平方公里内才有1个图书馆,广大农民群众读书难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解决。经过多年的努力,县级图书馆在乡村的图书站建设方面有了一定基础,如果能长期坚持建站抓点工作,形成覆盖乡村的服务网络,农民读书难问题就能得到很大改善。农民获得的文化知识和科技信息丰富了,能够促进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致富本领的增强,加快了建设新农村的步伐。县级图书馆对社会的贡献率增长,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作用愈显突出,以“有为”促“有位”,进而推动自身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3县级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对策
  3.1依托文献资源优势,积极为农村提供致富信息
  图书馆作为文献收集、存储、传递和开发的服务机构,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专业人员,在服务农村方面优势明显。要放下“架子”,迈开“步子”,进一步拓宽服务农村的“路子”。一是服务农民。收集、整理、开发有关科技新技术、致富信息等信息,编辑编编制专刊、小报、光盘等多载体的信息,为农民发家致富传递信息。二是服务党政机关。及时了解各级党政领导的信息需求,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等数据库,做好信息的筛选、分析、加工、综合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三是服务科技人员和乡镇企业。为科技人员提供信息检索、信息分析、资料提供等跟踪服务,推动农业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联姻,为企业提供高效、实用的情报信息服务。
  3.2依托职能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县级城市中的欠发达地区多,图书馆要突出转变农民思想观念这个重点,将“送文化”和“种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实施文化扶贫,引导农民树立自主自强、崇尚科学、诚信友爱、知法守法意识。在帮助农村加快经济建设和脱贫致富的同时,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引导农民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营造农村浓郁的学习环境和知识氛围,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
  3.3依托服务网络优势,增强图书馆辐射作用
  针对一些县级图书馆只藏不用,造成资源闲置和农村图书资源紧缺并存问题,县级图书馆应依托分布全市的文化馆站,对县级馆内的设备、人员、活动和经费作统一调整,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乡村。根据农村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及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为镇村图书室选配图书,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采取流动图书站或流动图书箱的方式,定期输送给镇村图书室,组织村与村、乡与乡之间的图书定期轮换,使图书在农村转起来。提高图书利用率。要积极推进网络化数字化,整合镇村图书馆以及个人图书室,建立县、乡、村三级图书馆网络,实现与国家农业文献信息体系互连互通,资源共享,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最新、最多、最实用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
  3.4依托教育培训优势,大力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
  按照培育新型农民的要求,图书馆要突出抓好对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农民的教育培训。要优化读书环境,合理调整配置书报知识结构,改善馆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将农民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培养读书兴趣,积极开展馆内借阅活动。要加强对镇村图书站的业务辅导,坚持开展正常的图书借阅活动,方便当地农民就近获取所需知识和技术。对书报资料短缺,难以维持开展借阅活动的,可以送书下乡,开展巡回借阅活动。与劳动、科技、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理论培训以录像传播为主,专业内容以面授辅导、现场实习为主,实用新技术采用专题讲座为主,致力于提高农民的技术素养,结合读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对致富新技术和新品种的迫切需求,讲授实用技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3.5依托文化共享工程优势,积极传播先进文化信息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文化部倡导的重大的公益性文化传播方式,信息能源广、内容新传播快,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搭建了重要载体和平台。县级图书馆应积极协调并制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方案,抓好设备的配套、资金的筹措、分布点的设置,设备和资源的购置及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的落实,利用活动、板报、宣传单等形式加大宣传,使共享工程家喻户晓,让广大农民参与到共享文化成果的行列中来。要组织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和整合,积极开发农业科技、法律、教育、医疗等贴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各类视频资源。要创造条件实现与共享工程卫星广播接收系统对接,通过图书馆网站发布即时信息,提升服务能力。要加大基层网点建设力度,发挥基层服务点功能,形成市、乡、·村三级网络服务体系,扎扎实实开展共享工程活动,让信息资源真正发挥作用。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