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包理念的图书馆创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福学 时间:2014-06-25
  [摘要]论述群包的内涵、产生背景以及与国内威客的关系,分析图书馆引入群包理念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介绍国外图书馆的群包实践和带给我们的启示,研究图书馆应用群包理念的实践操作框架;认为群包必将成为图书馆未来最富有挑战意义的工具。 
  [关键词]群包 图书馆创新 数字化 威客 
   
  1 引言 
   
  商业模式在不断推陈出新,开始是外包(outsourc-ing),然后是开源(open-sourcing),现在则是群包(crowdsourcing)。群包被认为是一种网络社会的社会生产理念,它不只是一场互联网的变革,而是整个商业的变革;它也不只是一场商业的变革,而是整个社会的变革。群包理念在国外企业界已被广泛接受并开始较大规模实施,国外图书馆界也已开始关注和引入这一理念,并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图书馆做出了初步尝试,积累了部分经验。而国内图书馆界对群包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空白。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群包必将在继外包和开源之后,成为支持网络时代图书馆创新的有效途径,有力促进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 
   
  2 群包的内涵与产生背景 
   
  2.1 群包的内涵 
  近年来,一些企业找到了一种比外包成本更为低廉的替代方式——Crowdsourcing,这个新造的英文词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中文译名相对应,有人称为“众包”,也有人称为“群包”。笔者认为称为“群包”似乎更为妥帖一些。 
  群包的概念是由美国《连线》杂志的记者杰夫·豪在2006年6月提出的。他在维基百科上为群包下了一个定义:群包指的是企事业单位、机构乃至个人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社会大众群体解决或承担的做法。实际上,企业原本需要花钱雇人去做的事,现在利用大众的创意智慧来解决公司面临的各种商业难题就是“群包”。群包的任务通常是由个人来承担,但如果涉及到需要多人协作完成的任务,也可能以依靠开源的个体生产的形式出现。群包不仅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一种商业可能,它更是一种商业的未来模式。 
  最近一两年国内盛行的威客网站算不算是群包的一种呢?笔者认为,国内的威客网站,如猪八戒、K68等也算是群包概念这个范畴,只不过是这个概念的低级模式。目前国内的一些威客网站,大多停留在悬赏阶段,也就是原先100块钱在你的周围找不到人家做一个Logo,通过这么威客一个平台,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到这么一个人能做,这仅仅是从数量上扩大了选择余地,发挥的是“人多”的力量,因为这些人之间没有互相协作或者大家一起把这个Logo做的更好,从买家的角度也许觉得这是“人多”才得到满意结果,而这个人多并不是智慧聚集碰撞出来的结果。 
  2.2 群包产生的背景 
  群包的出现,始于开源软件,其产生则得益于以下背景: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群包提供了技术条件。信息通讯技术的使用可使知识编码化、标准化和数字化,因此也使得服务产品被分裂或分解成小部分。所有的信息可用数字形式存储,更迅速的传输使得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之间可进行即时的数字信息和声音交流。信息技术在商业领域的运用使得传统的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外部化,服务提供者与顾客之间的咨询可远距离进行而不需要面对面进行。②多样化和差异化的顾客需求为群包提供了市场条件。外包是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是专业化作用下规模经济的产物。群包则受益于社会差异化、多样化带来的创新潜力,是更加个体化的行为。多样化和差异化在客观上对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不仅提出了挑战,而且提供了市场条件。③网络平台的发展为群包提供了充分的人才条件。当前,各种网络虚拟社区蓬勃发展,互联网用户急剧上升,网络资源日益丰盛,网络力量日显强大。在众多的网民中,不乏各具特色的人才,为企业纷繁的难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解决者。 
   
  3 图书馆引入群包理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图书馆引人群包理念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图书馆普遍面临资金和人才等的资源性不足,这些资源的不足使图书馆难以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他们想做的工作,或用户希望他们去做的工作,而群包则为图书馆解决资源不足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②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用户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到图书馆的目的不再仅仅是要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除此之外他们还希望与图书馆员或其他用户进行各种交流,如探讨自己对新读图书的感想、交流各自研究的成果以及讨论图书馆目录中存在的问题等。用户角色正从客体向主体转换,他们可以为图书馆做越来越多的事情。而群包则能够将他们组织起来,为图书馆完成更为庞大的任务,使图书馆的信息更丰富、更准确、更有趣,获取性更高。③图书馆正面临许多新兴媒体的挑战,网络时代信息的创造、组织和发布更为简捷,诸如Goo—e、Yahoo和一些门户网站等已经成为图书馆的强有力竞争对手,吸引了大量的图书馆用户。图书馆要想处于有力的竞争地位,就必须提供更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而群包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图书馆引人群包理念的可行性可以从4个方面分析:①图书馆有着悠久的合作传统,借助Internet,图书馆已经在内部业务和用户信息服的各个层面上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如虚拟合作参考咨询、联合数字资源建设、网上联合编目、网上文献传递和图书馆虚拟研究室等。这些都为群包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和经验。②图书馆有着庞大的用户群,如果图书馆真的发布群包请求,就可以迅速获得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并覆盖所有的专业范围。③数字用户没有机构壁垒,图书馆深知这一点,并正努力建设所谓的“无墙图书馆”,使用户在使用数字资源的时候,感觉不到机构间的界限。任何群包项目之间也将不存在机构壁垒。④图书馆是一个非盈利机构,图书馆非盈利的性质使得网络用户更愿意成为图书馆群包项目的志愿者,为人类文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4 国外图书馆的群包实践
   
  4.1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照片群包实践 
  美国国会图书馆向弗雷克社区(Flickr)发布了一项有趣的试验项目,这是典型的群包实践。他们从自己的馆藏中选择了3 115幅没有版权的照片,上传到图书馆网站。希望弗雷克社区能够以分类、标注和评论的方式提高这些馆藏的质量。“这对社区和图书馆馆藏都大有益处。如许多照片都缺失了一些关键性信息(如照片的来源、照片中的任务等),如果通过弗雷克社区居民能够收集到这些信息,将会大大改进这些照片的书目记录质量”。
  在群包信息发布24小时内,图书馆就获得了社区居民添加的4 000条独特标注和500条评论,并结交了大量的新朋友,有了他们的联系方式。信息发布10天后的情况是:标注13 077条,评论2 440条,注解570条。平均每幅照片有0.8条评论和4.2条评论,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向弗雷克社区发布的这3 115幅照片之外,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馆藏中还有一百万幅类似的照片,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只有依靠群包才能完成这项繁杂的任务。 
  4.2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文本校对群包实践 
  这是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报纸数字化项目中的一部分,2008年8月发布信息,到2009年11月已有840万篇文章可供检索和校对。公众可以通过文本的校对修正、添加标注和评论等方式来提高数据质量。项目负责人认为:“这是一项创新性质的图书馆项目,将图书馆的数据向公众开放,借助公众的力量力量提高图书馆的数据质量。而公众也非常热心,愿意为记录澳大利亚的200年历史做出自己的贡献”。 
  4.3 德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化百科全书的群包实践 
  Wikipedia是一部由公众创建的免费的网络百科全书。志愿者的任务主要是校对人物姓名和提供权威文件记录。安得鲁·李(Andrew Lih)认为,“Wikipedia是一场革命,它表明了知识的合作积累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它的中性政策和与全球志愿者团队的合作,使得Wikipedia不仅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百科全书,而且成为记录人类历史的一次革命性的协作行动”。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