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员职业价值观的重建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论文摘要:介绍了职业价值观的定义,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员认知上的缺失,从4个方面阐述了重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价值观的措施。
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认知和基本态度。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观是其对图书馆工作的认知和态度。高校图书馆随着社会发展,在建馆规模、藏书量和网络化等硬件设施上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也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但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并没有因此而出现质的变化。这是因为在高校图书馆员中弥漫着工作浮躁、责任心不足和急功近利的风气,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高。这种风气的存在与高校图书馆员缺乏职业价值观有着紧密地联系。
1 高校图书馆员认知上的缺失
一般而言,认知决定态度,态度也反映着认知。高校图书馆员之所以缺乏职业价值观,正是因为在对待本职工作的认知上出现了种种缺失。
(1)高校图书馆员对岗位性质认识的缺失。我国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更离不开教辅机构的配合。在诸多教辅机构中,图书馆的作用尤为突出,因为高校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扩散源、传播器以及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而且在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称之为大学教育的“第二课堂”。但是,这种教育作用是无形的和潜在的,高校图书馆员由于无法直接看到图书馆工作的价值所在,也就无法正确认识自身岗位的重要性。
(2)高校图书馆员对岗位兴趣的缺失。兴趣是一个人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兴趣时,就会产生特别的注意力。当兴趣的对象指向某一职业时,就称之为职业兴趣。近些年来,在高校图书馆队伍中,一方面存在着专业人才流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在职人员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偏低的状况。由于缺少工作兴趣,一些高校图书馆员也就没有了工作热情。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当然也会大打折扣。
(3)高校图书馆员对岗位危机意识的缺失。当前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经济基础的这种大变动,要求上层建筑也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在这种新旧交替的过程中,许多人由于长期受到旧体制的影响或者由于一些行业的保护政策,使得他们无视社会的变化,仅关注个人的利益得失,对工作则是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没有岗位危机感。这种思想在各行业都有残余,高校图书馆员也不例外。
(4)高校图书馆员对岗位敬业精神的缺失。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敬业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优良的美德。古今中外的有志者和成功者,无不具有这样的精神和美德。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人受物质利益的驱动,单纯追求个人价值,金钱至上,享乐主义随之而来,有的高校图书馆员在工作中不讲奉献,只想索取,缺乏岗位敬业精神。
2 重建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观
正是由于这些缺失,使得高校图书馆员无法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大大削弱了图书的作用,也与我国设立高校图书馆的初衷完全背离。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反思,必须行动起来,重建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观。
上一篇: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问题的论析
下一篇:浅谈努力实现图书馆职业价值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