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学教育的困境和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论文摘要:在技术环境数字化、社会需求多元化,价值取向实用化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图书馆学教育面临着新的困境和挑战,图书馆学教育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多层次体系,并强化图书馆职业价值观教育。
历经80多年的风雨历程,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已经形成一个具有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体系,为社会输送了数以95-计的图书馆学专业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内的图书馆事业也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我国的图书馆学教育却低迷不振,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摆脱困境,适应社会需要并持续发展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是每个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需要迫切思考的课题.
1 高校图书馆学教育面临的困境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数字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在技术环境数字化、社会需求多元化、价值取向实用化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图书馆学教育面临着新的困境和挑战.
1.1图书馆学专业课程设置随意混乱,跟不上数字时代发展步伐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从整体上看,我国图书馆处于由手工操作向自动化操作转变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图书馆学教育迅速崛起并一度辉煌,此时,图书馆学教学以培养学生采、分、编、典、流等传统图书馆工作技能,适应当时的图书馆工作为主要目标.然而,到90年代后期,信息资源迅猛激增,新的信息媒介不断出现,网络信息资源成为最主要的资源类型,网络信息技术迅速推动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整个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社会信息量尤其是网络信息资源迅猛增长,并日益庞杂无序,数据库厂商、网络公司、企业战略管理部门等新型社会组织越来越需要信息组织与服务人才,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就业口径进一步拓宽.为此,图书馆学教育内容也处于不断调整和变革之中.1993年7月,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修订本),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的专业名称、学科归属作了相应的调整,正式将情报学改称信息学.调整后的专业目录,将图书馆学、信息学、档案学和图书出版发行学合并为一个学科群,称“图书信息档案学类”,归属历史学门下.1995年,国家教委主持召开了全国高校图书馆学系主任联席会议,对图书馆学专业课程问题进行了认真的交流讨论,确定了12门图书馆学核心课程:图书馆学概论、文献分类法与主题法、文献编目、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学原理、中国图书与图书馆史、目录学、社科文献咨询、科技文献咨询、文献管理自动化、读者研究、图书馆现代技术,并组织编写有关教学大纲,规范各院校的教学活动.1998年7月,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改变了高等学校专业划分过窄过细的状况,实现了拓宽专业口径的目标,提出了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的业务培养要求和主要课程.然而一些学校片面理解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科价值,逐步淡化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却大量增设计算机、管理学、经济学类课程,而把图书馆学类的课程压缩到少而又少,甚至连图书馆学最核心的课程,如文献分类、编目等都被挤掉了,原有的特色和优势已荡然无存.又由于执教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学类课程的教师原本是图书馆学专业的教师,相关专业知识积累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生学习浅尝辄止,零碎而缺乏系统,最后除了学会几个专业术语外,实际上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致使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浅显、庞杂,缺乏系统性,动手操作实践差,学生既不精通计算机技术,也不懂图书馆学,造成了什么都学,什么都不会的尴尬局面.而另一些学校则依然保持旧的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的图书馆学课程为主,增加的信息管理类课程空洞宽泛,而对新出现的图书馆在线采访、联合编目、实时咨询、数字资源等新业务、新技术却少有讲解,导致培养出的图书馆学专业学生不专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更不用说指导图书馆实践,相当部分学生既无法到其他行业工作,也不受图书馆界欢迎。
1.2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层次体系不尽合理,满足不了图书馆事业发展需求
社会对图书馆学人才的需求,以前主要集中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传统的图书馆学教育也主要以本科教育层次为主,为图书馆等信息机构培养专门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内的图书馆事业也蒸蒸日上,蓬勃发展.在国家CALIS项目启动后近两年的时间内,相继建立了4个全国性的中心和7个地区中心,引进与开发了一大批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大型的网络数据库,开始了大规模的联合编目和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建立了全国性的文献互借与电子资源传递系统.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图书馆亦启动了“数字图书馆工程”,揭开了图书馆界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序幕,给中国图书馆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图书馆事业面貌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包括社区图书馆数量倍增,全国高校图书馆规模不断扩展壮大,图书馆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馆舍面积不断增加,馆舍扩建工程比比皆是,图书馆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图书馆及其他机构对图书馆不同层次人才需求迅猛增加,对学历层次的要求提高,但图书馆学教育却没能跟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步伐,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层次定位还不够合理,大部分院校仍定位于为图书馆培养本科专业人才,呈现两头少中问多的局面.本科生什么都学却学无所长,面对社会需求无所适从;硕士研究生不仅规模小,培养数量少,且除在理论研究深度上有所加强外,专业技能的提高微乎其微;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能够承担图书馆的实际工作的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缺位,全国各地基本没招生:造成既缺乏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通晓技术、能干务实、自我发展和应变能力强的一般性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更缺乏能够胜任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及其他机构深层次工作的精英人才.
1.3价值取向的变更与图书馆学毕业生就业趋向之间错位
改革开放以来,实用主义备受崇尚,而图书馆学毕业生社会地位低,经济待遇差,不仅不少学生不愿意选择图书馆学专业,一些专业教师也纷纷转业换岗,造成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源不足、专业人才大量流失的两难局面.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的崛起,使得计算机、自动化、经济、金融、法律这些专业成为热门专业,社会对于这些专业毕业生需求旺盛,且政治地位高,福利待遇好,在高校招生并轨后,全部学生都需缴费上学,考生及家长在专业选择上,必须考虑自己的投入能有最大的产出,在选择专业上必然选择市场需求旺盛的那些专业,而图书馆学教育是针对特定机构设计的窄口径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日益狭窄,社会需求不足,适应能力也差,最终使图书馆学专业生员不足,质量不优,教育规模越来越小,图书馆学教育滑坡.一些被硬性录取到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即使一再告诉他们,本专业的就业率如何高,就业单位如何好,他们也往往不为之心动,而是想方设法力图调换专业.调换专业失败者大多选择了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其目的是跳出图书馆学专业,实现最初的追求.那些最终去图书馆工作的毕业生中,至少有一部分人是出于无奈.他们能够在职业岗位上停留多久,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而且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再报考本专业研究生者也是寥寥无几,“实用主义”价值取向与图书馆学专业就业趋向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图书馆学教育倍受冷落的局面,短期内难以逆转。
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环境与信息工作手段,既为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对培养信息工作人员的图书馆学教育培养体系提出了挑战.社会对知识信息服务的质量要求提高,对服务内容的要求也千差万别,进而要求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观正确,知识结构合理广博,专业素质精专,图书馆学教育变革势在必行.
2 图书馆学教育走出困境的对策
图书馆学教育要摆脱困境,应从自身找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认为,图书馆学教育要摆脱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优化课程设置,既保持专业精华,又不断开拓创新
专业是一种社会分工行业,专业教育应该为从业人员提供相应的知识智能结构,如果专业教育开设的课程不能传授给学生从事有关职业有用的知识技能,它将被淘汰.目前高校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必须要纠正过去存在的过强的功利主义、过窄的专业设置、过弱的文化底蕴等偏向,但也不能打着培养宽口径人才的幌子,淡化专业教育,甚至砍掉文献分类、编目等图书馆学最核心的课程,使图书馆学本科教育陷入尴尬境地,致使培养出的学生丝毫没有竞争力,不再被业界需要.专业教育核心课程是专业人才所必备的核心学科层次知识智能,是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得以自立于大学教育之林的根本所在,是形成专业知识基础、支撑专业教育的主体结构的核心.国家教委批准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12门核心课程,是以图书馆工作业务环节为主的应用原理方法课和基础理论课,是强化学生内功的必修课,是他们从业的看家本领,必须进一步突出和强化,是绝对不能随意删减的.图书馆学课程确实需要改革,从用户角度看,应改掉那些过时的、用处不大的、空洞无物的内容,保留那些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实用的、根本性、原理性的专业精华。
上一篇:浅谈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