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现状分析及CNMARC编目实践案例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关键词]图书馆;编目工作;发展趋势;质量控制
1 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现状
现阶段网络化已成为图书馆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数据库的建设是以实现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和服务社会化为目的的,最终实现全球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规范工作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高度的重视,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实现了联机规范控制系统,并向其他国家发行规范数据,目前,其规范数据库已经实现商品化[1]。与外国相比,我国的这一项工作明显落后,我国许多图书馆建立自动化系统后,存在着数据库的书目记录标准不一、数据分散、缺乏整体的规范控制、难以实现国内图书馆书目资源的共建共享等问题[1]。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中文文献编目还没有一个关于规范编制的国家标准,这造成了文献编目规则的不统一,各编目机构机读目录使用手册存在差异等现象。
由黄俊贵先生主编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1996年出版,以下简称《规则》),是在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GB3792.1推广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献编目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充分体现了中国文献和传统书目的编制特点。进入21世纪以来,为适应新的编目环境,改进编目规则中不适用的部分,并对新产生的资源进行编目著录,于2005年4月出版了修订达4年之久的《规则(第二版)》[2]。此次修订,与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机构在许多基本问题上都达成了共识,但对少数有争议的枝节问题保留了意见,各自采取灵活的处理办法。[3]
我国最早机读目录(CNMARC)的研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编写出《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以下简称《格式》)。1996年,《中国机读目录格式》(WH/TO503-96)作为文化行业标准正式颁布后,国家图书馆、高校系统等都制定了相应的机读目录使用手册,如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和国家图书馆图书采选编目部编制的《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以及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这3个手册都为CNMARC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统一、规范、可操作的依据。但是由于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频频变化,而且CNMARC至今仍是文化部规定的文化行业标准,不是国家正式标准,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地方。这几个手册对字段、子字段的定义、使用规则、著录格式等规定略有差异,而编目员对字段的理解,对著录繁简尺度的掌握不同,做出的MARC记录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编目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1],造成了目前国内形式多样的中文书目数据库,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联合编目数据库就有3种,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和大书商、发行商向各图书馆提供的书目数据[4]。
2 本馆文献编目工作存在问题及规范措施
2.1文献编目工作发展历史沿革
近几年,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全国许多中专学校为了寻求出路,纷纷升格为高职院校。我院图书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由原来的南宁电力学校图书馆升格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如何在升格后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保障,是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的首要难题。采编部作为图书馆重要的业务部门,文献编目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对学校师生的学习、教学、科研会有更大的帮助,因此,为使文献编目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我馆做了积极的准备工作[5]。
1986年我馆建馆初期,编目工作主要为手工编制卡片目录,然后用钢板刻蜡纸、用油墨刮印卡片。
1993年,根据《文献著录总则》GB3792.1-83和《普通图书著录总则》GB3792.2-85,制定了本馆编目规则,并按照著录基本级次自行开发了一套简单格式程序,可将目录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在程序控制下可生成卡片目录和新书入库通知单。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读目录,不能通过书目记录的字段和连接款目,实现机读目录的排检职能、集中职能和选择职能。
1995年,受大连薄菲特有限公司研制的图书自动管理系统软件启发,我校教师将原开发程序进行更新,尝试按MARC格式进行编目,而在当时我馆的MARC记录相对现在MARC格式而言它只作为卡片目录的机读版本,并没有专门设计它的结构,所以当时仍保留了卡片目录结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MARC格式,著录采用基本级次进行著录。
近几年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文献著录的方式和著录对象发生改变,目前电子资源成为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馆藏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料的规范化统一管理,我馆在积极争取到院领导支持后,于2006年8月购买了“深圳大学图书馆信息管理集成系统”(SULCMISⅢ)软件,至此,我馆书目数据编制正式使用CNMARC格式。
2.2科学管理、明确定位,做好系统更新工作
2.2.1科学管理、明确定位。目前在国内具有代表性的3种联合编目数据库中,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是高校的代表,因此,为使我馆编目工作适应今后高校图书馆专项评估的需要,我馆明确文献编目工作遵循CALIS规则。明确了我馆定位后,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对编目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参加各种编目培训班、学术研讨会、聘请有经验的编目员到馆指导等方法,使我们的目标定位在高起点、高水平上。“以系统升级为契机,明确定位,找准分编方向”,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全体编目人员在馆领导的带领下,制定出分编工作的计划和方案,为早日进入实质性的分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2做好数据的转换工作。由于本馆编目数据,历经手工及多次不同的管理系统加工,同时书库数据和资料库数据又分别使用不同的系统加工,存在数据前后编目标准不统一、书库及资料库数据存在同书异号等现象。系统数据传换的过程中,我馆利用原书目数据基于VB平台的优势,先行对各编目数据进行整合,对比CNMARC格式调整相应的字段,使之更加合理化、标准化。再由软件商将数据导入新系统。数据导入新系统试运行期间,新旧系统同时运行一周,以防数据不匹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系统运行一周情况良好投入正式运行。数据转换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原编目数据项缺失较多,有待今后组织人力进行完善。
2.2.3制定著录规则。编制机读目录之初,我馆首先确定了以下原则,即:著录详简级次按基本级次著录,即著录主要项目和部分选择项目,著录项目选择除文献特殊细节项之外的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版本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项、丛编项、附注项和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其他则遵循CALIS规则制定了本馆的《普通图书著录原则》。
上一篇:图书馆舍建筑“人文关怀”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