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编目规则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梁俭 时间:2014-06-25
  CALIS主张与国际接轨,其文献著录规则和MARC格式的规定,基本依据《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和UNIMARC格式等有关西文文献规则来制订[4]。在国家图书馆联编中心不断修改编目规则的同时,CALIS仍依旧坚持原来著录原则,在国际规则未修订之前,基本保持现状。CALIS严格遵循ISBD著录的客观性描述原则,比如古籍文献著录,文献题名是繁体字的,且正文也是繁体字的,需照录,只是题名页上的题名是繁体字,正文是简体字的,题名著录不作繁体著录。CALIS联机编目使用代码0121字符集进行记录交换,即系统可对繁体字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繁体字为非规范汉字,在这方面CALIS做得较细致,在著录题名为繁体字的文献时,尽可能遵照原貌,并在518字段作对应的简体字题名,以便在检索时,简体字和繁体字都应可以使用。
  3.2规则使用方面
  国家图书馆联编中心和CALIS使用机读目录格式(MARC格式)进行计算机编目。国家图书馆联编中心编目规则使用《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CALIS使用《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这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分歧,由于两大编目系统各自编制的编目规则及手册的不同,造成了在著录MARC数据的字段选取上产生差异。例如:当图书附带光盘时,国家图书馆联编中心不论光盘号是ISBN或是ISRC都一律著录在307字段(载体形态附注),并在210字段@d子字段后注明“1光盘”;而CALIS则是将图书和光盘的ISBN都著录在010字段,ISRC则著录在016字段,并在@d子字段添加“光盘”限定。
  版本项是识别一种文献的重要信息之一。《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2.2.1.1版本说明通常以序数词与‘版’字相结合的术语或以区别其他版的术语形式出现,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著录,省略‘第’字,著录为‘版’,初版或第一版不予著录……”[5]。国家图书馆联编中心按照中文文献编目规则和条例来著录205版本项,如:205##@a2版;而CALIS在版本项数据的著录时基本参照西文图书著录规则,在版本前加个第,如:205##@a第二版。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版权页和题名页的选取上依据不同,造成了使用上的差别。
  如前所述,由于系统之间存在着适应性和依据选取不同等不统一因素,影响了各个编目系统之间书目数据的交流,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资源共建共享。不同的编目规则导致了不同书目数据的形成,在下载、上传书目数据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重复数据和不能识别的数据,极大影响系统的运行[6]。有些图书馆为图便利,同时加入多家联合编目中心,成为多家联合编目中心下属的成员馆,由于下载数据格式不统一,许多数据不能直接应用于数据库,各馆不得不抽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下载的书目数据进行较大幅度的二次修改,从而陷入了“加入的编目中心越多,工作量越大”的怪圈。
  
  4 对改善我国文献编目现状,提高编目数据质量的思考
  
  4.1更新观念,以用户为中心
  全球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经成为时下社会发展的趋势,不论是公共图书馆或是高校图书馆,都需要强化训练图书馆社会化意识及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网络意识。两大编目系统不要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研究规则的差别上面,应该立足自身条件重新思考发展定位,更新观念,统一思想。确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抛弃以书为中心的“书本位”思想,把自己放到读者的位置去反思编目工作,时刻树立好为“用”而编的思想,把用户的需求放在首位。与此同时,在全球信息资源共享的趋势下,坚持文献编目国际化的原则,兼顾我国文献特色,不断满足用户特定或不特定的需求。图书馆在面对从传统的单纯的文献编目向资源整合的工作转变中,对国际上新的编目规则可以满足各种载体资源的,就应该加大引进力度并与其接轨[7]
  4.2规范、统一书目数据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以及《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等,是我国编目工作人员共同遵守的编目工作规则,这些规则和手册有利于编目工作的统一性、规范性和完整性,书目数据库的编目人员在编制书目数据时,一定要严格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和规则,仔细著录每一项功能块,对具有检索意义的每一字段,一定要逐一认真把握,不能一味追求效率,节省时间,而忽略书目数据质量,查重时要多点、多途径,避免错录或漏录,避免因失误而影响到流通环节的工作。编目工作中务必要做到细致,才能著录出规范、标准的CNMARC编目数据,才能使书目数据满足资源共建共享的要求。
  4.3制定培养编目人才体系
  网络环境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促使编目工作范围不断的扩展。图书馆要使编目人员达到较高编目水平,成为多种技能的编目人才,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统一规范的书目数据,需要制定一套培训体系来加以实现。首先,要挑选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和较强独立工作能力的人担任文献分编工作;第二,要定期组织文献分编人员学习文献编目规则,掌握规则新动态;第三,鼓励分编人员利用互联网进行业务上的交流与协作;最后,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培训计划,分批组织分编人员赴外省参观学习和业务交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总之,只有不断提高分编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知识水平,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力,才能提高书目数据制作质量,为读者提供优质、标准的书目数据。
  4.4加强编目理论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
  为了避免和减少国内各大编目系统之间的著录差异,规范信息资源数据,促进我国文献编目工作标准化。笔者认为:第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强文献编目规则的应用研究,抓紧修订和完善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第二,及时对新出现的不同类型文献资源进行确认与增加,修改或删除已过时的资源类型,扩大编目资源的范围;第三,保持与国际间的联系,积极向国际标准化靠拢,吸收ISBD、AACR2最新的先进理念,并与我国文献实际相结合;第四,以FRBR为研究方向,将FRBR的新理论纳入文献编目规则研究中,创建一个网络环境下编目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蒋文梅.浅谈CALIS数据与国图数据关于题名与责任说明的CNMARC著录之差异[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6(23):68—70.
  [2]中国图书馆学会标引与编目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纪要,2006-11.
  [3]严美丽.国家图书馆与CALIS中文机读数据之比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4):43—45.
  [4]刘丽娜.图书馆编目规则亟待统一之我见[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6(3):39—40.
  [5]富平,黄俊贵.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M].北京:北京图书馆图书馆社,2005.
  [6]段明莲.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
  [7]李正.国内图书馆编目规则问题探讨[J].今日论坛,2007(1):63—64.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