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籍修复中的古籍保护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孙永平 时间:2014-06-25
  2008年第2期(No.2,2008)图书馆界(LibraryWorld)孙永平:浅谈古籍修复中的古籍保护[摘要]本文通过在古籍修复中,修复材料的技法与古籍保护方法相结合的尝试,提出了对于古籍保护应采取修复与保护并重的观点。
  [关键词]古籍修复;脱酸;防虫;去筋
  
  古籍修复本就属于古籍保护工作的范畴。可是,一直以来,我们的古籍修复工作总是停留在遇洞补洞,遇脆化则托裱,讲防虫就除面筋,讲“整旧如旧”就给纸张染色等层面,什么防酸脱酸等古籍保护方面的工作都是书库管理方面的事情,全然与己无关似的。
  这种人为地把古籍的修复与保护割裂开的做法,一方面造成了古籍修复因循守旧、不求创新的局面,另一方面造成了社会对古籍修复工作的轻视,即古籍修复这一行当不过是修修补补。使得整个古籍修复行业人才难觅,处在被严重边缘化的窘境。
  对此,笔者认为,哪怕是仅从古籍修复的角度考虑,在对破损古籍进行抢救性修复的同时,必须把行之有效的古籍保护方法与古籍修复传统技法相结合,一并施之于对破损古籍的整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地修复和保护古籍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古籍修复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应走什么样的道路的大问题。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古籍修复工作才能够真正地称得上肩负起保护古籍的重任了。
  为此,笔者在长期的古籍修复工作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经过实践检验确为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1 古籍修复使用材料的预处理
  
  11水的预处理
  在对破损古籍进行修复的整个过程中,不论是调制糨糊、染纸配色,还是揭搓旧纸,清洗污渍、喷水倒平,都离不开水。因此,修复古籍时所用之水的性质,势必直接地影响着修复后的古籍纸张的纸性和纸质。以“黄柏水”为例:由于水中含有生物碱(可综合降解纸张酸性、防虫)和黄色素,[1]用于调制糨糊,可以防虫避蠹;用于染纸,则防虫、脱酸可以兼得;用于托裱和喷水倒平亦如是。可见,在对破损古籍进行修复之前,有针对性地对修复用水做一番处理,再用于古籍修复的各个环节以及对各种修复用材料的再处理是很有必要的。在此之后,通过古籍修复的各种技法施之于所修复的古籍,就可达到对破损古籍的修复与保护一举两得的目的。
  由于水在古籍修复中不可缺少的缘故,笔者在进行“古籍修复中的古籍保护”之研究时,始终把对水的预处理放在首要位置。
  12糨糊的预处理
  凡是对破损了的古籍进行修复,不论是何种破损情况,都离不开粘接材料——糨糊。由此可见,糨糊在古籍修复中的重要性。
  可是从1983年,笔者在浙江省图书馆学习古籍修复至今,各地图书馆在古籍修复工作中及其所举办的各类古籍修复培训班上,关于糨糊调制,仍无外乎是“面粉去筋”,鲜有更好的防虫办法,更不用说防酸脱酸了。
  使用这样的糨糊修复古籍,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虫厄的危害,尤其是在修复中,需要使用较稠的糨糊、或大量地使用糨糊来托裱,使得修复后的古籍容易再次遭到虫蛀和霉变,弥足珍贵的古籍处在破损——修复——再破损……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的境况中。
  怎么办?因噎废食?任由破损了的古籍躺在书库里,而不施以救治?这对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人而言,无异于是一种犯罪。如果把责任推诿于书库管理方面,试问,在当前情况下,放眼全国,又有几家图书馆能够具备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书库那样的条件呢?
  估计修复用浆,当然要“去筋”,但仅此还不行,还必须在调制时,根据待修古籍的具体情况,使用经过预处理的水来调制方可。在操作中,应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