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公共图书馆精神,为农民工开通“绿色通道”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农民工这一特殊的读者群体,由于文化素养比较低,他们初到图书馆,一般没有确定的目的,或是一种好奇,或是一种消遣,或是冲着公共图书馆所宣扬的“服务至上,读者平等”的观念来试一试。但由于在以往生活中的一些事,比如遭人白眼和笑话,被人误解和防范,形成的某些消极心理定势,在无形中形成了与馆员的沟通障碍。此时,图书馆员的一个眼神,或一句话,都会决定这个读者的信心和他们脚步的去留。这对某些馆员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既要克服充满优越感的心理障碍,又要耐心地与特殊读者进行思想沟通与交流。而且很多农民工方言很重,也缺乏对图书馆的基本常识。这在无形中又加深了馆员工作的技术难度。所以,面对这种状况,馆员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是最为重要的,要有一种绝对的服务意识。“不仅要善待农民工,关键还要服务农民工”,耐心接待每一位农民工读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引领他们走进图书馆,走进知识的殿堂。
3.4 树立公共图书馆馆员知识导航员角色
基于农民工读者对图书馆的陌生及文化基础的薄弱,特别是一些初到图书馆的民工读者,面对浩瀚的书海,往往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员如能够积极主动地向民工打招呼,询问对方想要的图书内容,或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并及时提供可行性的指导,不但能节约民工读者的时间,还能增加彼此的沟通与了解,增强农民工读者对图书馆员的信任度。因此,图书馆员作为知识导航员的角色尤为重要。
3.5 开展针对农民工读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
农民工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加上个人的个性、现状、经历、追求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消费层次和结构,从而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避免模糊服务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及教育效果的不确定性,图书馆应正视这一点,细分民工读者,将针对民工读者的服务做到细致深入,提供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多种服务。如可以针对当前农民工读者的文化消遣、专业技术和学历教育等几大类服务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6 开展多样的服务模式
在为农民工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农民工读者群的特殊性,像儿童读者有儿童专区一样,为民工读者提供专门化的场所,既有利于提供有针对性的深化服务,又有利于图书馆的统一管理,还可以消除民工的心理障碍。
目前一些公共图书馆界大体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1)开设专区服务:在公共图书馆内专门开辟农民工读者专区。其内集中农民工读者的主要阅读资源,包括各类型农民工读者所可能需求的书、刊、报等,实行借、阅合一。同时还可以配备培训教室,作为农民工各类培训之用。
(2)设立分馆:在农民工聚居的地方,设立农民工分馆。这样,既可以节约农民工读者的时间,还为其节约了交通费用,为农民工读者提供了不少便利。
(3)流动图书馆:这是最为灵活的一种服务方式,定期地向农民工驻地征集图书需求信息,然后由图书馆派车船配送图书,还可以定期请一些专家来为农民工讲授相关知识等。
3.7 其他服务形式
为农民工读者服务,公共图书馆能做的还不止这些。比如,在读者证的办理上,可以到民工聚集的单位现场办理,也可以由民工聚集的所在单位统一办理;在费用的收取上,可以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由农民工、所在单位和图书馆共同负担办证的费用等;在培训经费上,可以配合国家的有关政策,实行用工企业、农民工个人和国家补助相结合的原则;也可以征求义工和自愿者的支持,义务为民工读者进行相关培训;另外,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农民工群体的特点,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热点和疑难问题,举办一系列讲座、报告会,还可邀请工会、劳动、工商、法律、医疗等部门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他们及时了解时事和动态,知识和信息。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还应该走出馆门,与农民工集中的社区、建筑工地等建立协作关系,与农民工读者开展联欢活动,在特殊的节假日如端午、中秋、春节等,还可以举办各种读者活动,如“外来妹之家”“民工之家”等沙龙、联谊、座谈、展览,促进农民工之间,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4 结语
为农民工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也是其服务方式之一。我们应对现有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并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从而真正地实现公共图书馆对所有人开放这一基本原则。
上一篇:图书馆员隐知识探析
下一篇:图书馆,引导儿童快乐阅读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