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发展趋势与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2.1 服务模式朝多元化、社会化转型
传统图书馆历来都是以提供印刷型文献为重要内容,通过外借、阅览、咨询等方式来为读者服务。传统图书资源分类的粗简,对阅读群体的严格控制等等都造成了大部分文献资源的浪费(由于分类混乱,有些人短时间内找不到自己所需的图书,另外一些有借阅需要的读者却因身份的限制而无法如愿等)。由此可见,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图书馆工作重心从也从文献整序(即传统的“藏书楼”)过渡到到根据社会需求来开发文献资源,采取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并重上来。如果说多元化信息服务的方式倾向于特定阅读群体(比如专业性很强的书籍,只对某些特定人士开放的书籍等),那么社会化信息服务方式则应侧重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和群体,使现有的图书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后者(社会化的信息服务方式)的充分发展是必然趋势,这也是新世纪数字图书馆的重要功能(目标)与特征。新型的侧重社会化信息服务方式的数字图书馆建成后,人们可以坐在家中或办公室,通过计算机网络迅速准确地获取自己所需信息,任何网上的用户都可以利用图书馆,都是图书馆的读者。较之传统以印刷性图书为主的图书馆,其读者范围将会扩展到社会每个有阅读需要的阶层与人群,由此,图书馆的服务也实现了社会化。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图书馆功能的彻底开发应用,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加工,协助科技前沿人员及时借鉴、参考、收集有针对性的知识信息,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将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传递与服务多元化的主要内容。
2.2 以市场为导向拓展信息服务工作的范围
图书馆信息咨询部门可开展现场咨询、委托咨询、函件咨询、论证咨询等服务。具体体现在:第一,密切注视国内外新技术动向,敏锐地把握住时机,及时给企业提供市场前景好的技术项目;第二,向企业提供经过深度加工论证的情报成果,促其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革,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第三,帮助企业寻求投资、合资、合作伙伴;第四,为企业提供商业情报信息,使其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和国内外市场价格,了解市场行情和销售趋势,以决定生产规模或外贸商谈;第五,为企业提供国内外行业设备的最新情况,为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引进设备提供信息咨询;第六,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可行性论证,其范围可大到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也可小到一个产品是否值得立项。需要强调的是,乡镇、农村地域广阔,行业门类繁多,基础条件较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求各种实用信息资源,因此,乡镇信息咨询市场大有作为。近年来,深圳大学图书馆咨询部编印的《世界市场介绍》《房地产动态》《期货贸易》《留学资料》等就是根据社会上有较大的群体需要而开发的。而北大的“方正集团”能够成为世界知名的信息产业公司,也是得力于信息技术相关产品的开发研究,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并推广。
2.3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目前可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继续加强传统馆藏的可持续建设,这主要是指传统图书馆中的纸本文献的建设。要根据现实和潜在的市场需要,合理配置这些馆藏文献资源,提高文献资源收藏的相对完备程度,要走联合和资源共建共享的道路,利用馆际互借、网上信息传递和信息获取来最终扩大馆藏信息资源。其次,就是要加强数字化馆藏建设,具体包括三部分:将部分纸质载体或其他载体的馆藏转化为数字化形式,以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为代表的由出版商或学者生成的原始数字化作品和Internet上的信息,其中,尤以加强对网上信息资源的研究作为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特别是要大力开发有自身特色的数据库。国外著名的数据库如兰德、斯坦福、野村等,在利用外界信息网络的同时,都有自己的数据库,美国数据储存系统公司,则被世人称为“战争数据库”。积极参与大型信息网络建设,努力成为国家信息网络的中转点,重新树立和确定公众形象及自身方位。
2.4 开展网上咨询,为读者搭建互动平台
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一般随着图书馆的闭馆就结束了,无疑,这已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时代读者的需求。依托网络资源,开辟图书馆交流平台,与读者交流、讨论、答复有关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问题,为读者设立专门的网上咨询服务台,读者可先利用数据库得到常见问题的答案,新问题则可通过E-mail或BBS提交,再由资深馆员解答。在网络信息环境下,用户已对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员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网上虚拟咨询台首先一定要为读者进行自我服务提供信息保障,要建设好在网上开展参考咨询工作的物质基础,因此数字化参考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上网工作已是迫在眉睫;其次要建设方便完善的服务帮助系统,可以E-mail,WWW,FTP等不同形式解答读者问题,并可通过馆际互借,原文传递系统提供定向、专题的服务。目前,网上信息参考服务被认为是图书馆Web站点最具发展潜力和最能代表一个图书馆网络化服务水平的服务项目。这是因为,在网络时代,馆舍规模、馆藏数量、到馆人数等已不再是衡量一个图书馆服务能力的首要因素,是否能以最快速度解决读者的问题,是否能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才是最为重要的。
下一篇:关于打造“八桂讲坛”品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