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网络信息服务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下才发展起来的教育学习理论。在网络环境下,为了更有效地促进信息用户认知发展,建构信息意义,我们借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创设学习环境的方法。提出了“创设信息服务情帚”和“协作与会话”两种网络信息服务方法。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我们个人的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构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
(一)基本概念
图式,是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同化,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顺应,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平衡,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二)基本观点
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人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牛改变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人能用现有罔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或修改或创造新图式(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人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信息服务的关系
(一)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兴起的原因来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虽然在上个世纪中期就由皮杰和维果斯基奠定了基础,但是为什么到了9O年才兴起?建构主义在上个世纪9O年代兴起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可以为信息表达提供丰富的媒体元素,可以为信息展示提供一个可以超越时的信息空间。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新兴的信息技术作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理想学习环境下的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才使建构主义理论走出心理学家的“象牙塔”,开始进入各级各类课堂,成为支持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的重要理论基础。从这个背景来看,我们可以认为是信息技术推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理论走向实践,反过来,我们可不可以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实践经验用来指导信息服务呢?
(二)从情报学认知观的角度来看
我们为了能够清楚地揭示学习与信息服务之间的关系,这里再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建构主义学习观中有一个最核心的概念就是认知结构(皮亚杰称为图式),有时我们也称它为知识结构。我们下面就分析信息与认知结构的关系。
英国信息学家布鲁克斯曾提出了著名的信息与知识基本方程,以阐述信息与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并由此给出信息的定义:“信息是能改变人们原有知识结构的那一小部分知识”。这就是说,信息对接收者的主要影响是改变其原有的认知结构。那什么是认知结构呢?“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问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知系统,或者说是一个人的全部观念内容的组织。人的认识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形成发展成对事物结构的认识后就形成了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人主动参加获得知识的过程,主动对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选择、转换、存储和应用。也就是说人可以积极主动地选择知识,记忆知识和改造知识,而不是一个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认知学习主义认为学习只有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不管采取的形式怎样。个人的学习都是通过把新得到的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去积极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从宏观方面分析,信息对认识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存在以下三种形式。
其一:认知结构能解释、说明的信息。当新的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问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没有根本的冲突时,要适当地改变原来“结构”中的某些部分,调档成适当的“新结构”。现实中人们往往窬易接受与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相关的信息,并借此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补充和更新。
其二:与认知结构毫无关系的信息。当新的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几乎不相关,就无法改变原来“结构”中的某些部分形成“新结构”。现实中人们在荻得与原有知识结构无关的信息时,往往如过眼州云,习惯于保持自已原有的认知结构。
其三:认知结构不能解释或与之相矛盾的信息。人们在获得与臼已原有知识结构相反或相矛盾的信息时,常常面临十分困难的选择。一种是追根究源,否定自原有知识结构中不科学或错误的东西,代之以科学先进的知识,实现知识结构的一次飞跃:一种是抱残守缺,,人去一次重要的知识纠错更新的机会:再一种则是盲从,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受到极大破坏,这可能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很大危害。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网络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源自认知主义,在信息技术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多实践经验。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实践中如何创设学习环境的方法,如“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些支践经验可以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另外我们从信息服务的角度来看,信息服务除了为信息用户提供具体而有使用价值的信息内容外,最核心的是要激发信息用户的情感因素,促进用户对具体信息内容价值的认知和体验,形成与信息所反映的事物的认知结构。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和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和方便信息获取手段。这为用户与网络空间交流互动以及用户认知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必要条什,但也由于网络空问结构呈多维网状结构和无限扩展性,导致用户信息活动时面临空前复杂的认知选择,这必然增加对信息环境方面的认知负担和信息超载。此如何减轻用户认知负担,增加用户情感和心理体验.提高用户在信息服务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忡可以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创设方法。
(一)创设“信息服务情景”
网络信息服务环境中的“服务情境”必须有利于用户对所需信息意义建构。从信息牛态学的观点来看,信息用户是信息牛态环境中认知的主体,是信息意义的建构者。信息建筑师的作用是帮助信息用户理解信息,促进信息用户建构意义。并不是仅仅要求信息建筑师直接向信息用户传递信息。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信息服务理论来指导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然不合适宜。这里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构建理论融合的观点出发,提出如何创设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情景”。
上一篇: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