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对隐性知识进行有效的转移是促进知识创新、增值并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知识本身的默佘洼、个体动机的差异、知识流动网络的不健全等都给隐性知识的转移带来了障碍。因此,文章对这些障碍进行了清晰的判断,提出了明确的应对策略。
图书馆知识转移,就是指图书馆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对图书馆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进行发现、挖掘、选择、整合、存储、输出等工作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把读者所需要的图书馆知识转移一部分给读者,以提高读者获取、共享和创新图书馆知识资源的能力的过程。在实践中,专家服务、咨询服务、参考咨询等都可以看作是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具体形式。在这里,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知识资源”既不是图书馆存储的信息资源(如馆藏文献),也不是专业研究机构的知识(即“KNOW WHAT”和“KNOW WHY”),而是指图书馆人员所能够掌握和利用的知识(即“KNOW WHO”),也可理解为查找信息资源的途径、技巧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图书馆知识转移是一种有别于图书馆信息转移的转移方式。
1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
(1)技能性隐性知识。它包括馆员那些非正式的、难以明确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这类隐性知识与馆员经验、行为和工作内容紧密相关,是个人长期积累和创造的结果。技能类隐性知识是一种基于馆员身体的隐性知识,它多植根于人类身体机能的运用,或对于工具的使用。在人类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种操作技能及艺术技能中存在大量不可言传的、隐性的成分,如馆员使用现代设备和设施的能力、整理加工文献的能力、文献管理的能力等都属于这类知识。
(2)认知性隐性知识。认知性隐性知识又称为基于个体“元认知”的隐性知识。它体现为图书馆员个人的直觉、灵感、洞察力、信念、价值观和心智模式等。这类隐性知识存在于馆员的潜在素质中,与人的性格、经历、修养等因素有关,影响馆员的行为方式和对图书馆、对读者的认同感。这是一种基于馆员个体“元认知”的隐性知识,因为馆员个体的思维、情感、心智模式和直觉等方而因素的差异会影响到馆员获取信息、实施智能行为及信息传递等各个方面,从而形成馆员个体独特的“信息认知与再生”的方式。认知性隐性知识深层次上包括馆员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道德观等,低层次上包括馆员的学习能力、信息反应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综合反应能力等。
(3)关系能力。关系能力被定义为沟通的一种人际关系动力学,比如对人际交流技巧的理解等。这是一种基于言语(包括肢体语言)的隐性知识。图书馆员的关系能力,主要是指馆员与用户,也包括馆员与同事和领导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馆员与用户和其他人接触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然需要通过广义的言语来进行。有关研究表明,人类的语义包含着隐性知识成分,语境(即语言沟通的上下文背景)中存在大量的隐性知识,通过肢体语言交流也在产生和运用着大量的难以言述的隐性知识成分。馆员关系能力包括表达思想或情感的能力,主要是指语言表达能力;热诚的态度即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使人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与号召力;高水平的肢体语言如手势、表情、眼神等动态无声语言和人际距离等静态无声语言,还有音调、音量、节奏等辅助语言和类语言;还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具有良好关系能力的馆员,能很好地洞察用户心理,揣测用户需求并引导他们较好地给予表达,从而保证整个交流过程能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进行。
2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转移障碍
(1)馆员隐性知识的内隐性、复杂性和系统性障碍隐性知识存在于馆员身上,与馆员的经历、知识层次、创新意识等有关,并且常常是人们自己也不知道。隐性知识如此内隐,以至于它成为人们自然而然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由于馆员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隐性知识,或者不知道拥有什么样的隐性知识。导致馆员缺乏隐性知识交流和传播的意识。同时,隐性知识又难以用语言表达,如果一定要用语言描述,需要用大量的信息和显性知识,即使如此也无法把馆员的隐性知识完整无缺、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同时,隐性知识经常嵌套在其他知识系统或行动中,与相关知识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这一些都是馆员隐性知识有效转移的重大障碍。
(2)图书馆的体制与运作机制障碍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组织机构呈金字塔型,馆员之间、馆员与领导之问缺乏面对面的互动式交流。由于工作被限定在狭窄的范围内,馆员无法突破岗位对个人的约束,而且图书馆制度越完善,馆员的工作往往越专业、越机械。长期如此,馆员的工作能力和思维方式被禁锢在一个小圈子里而不能超越,极大地阻碍了隐性知识转移。
(3)馆员的垄断和独占心理障碍馆员隐性知识是他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经过非常艰苦的努力得来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其价值体现在馆员个人身上,能够增加在相同投入下的个人产出,在比较激烈的内部竞争的情况下,隐性知识是馆员获得竞争优势、特权地位和经济利益的关键。掌握关键性的隐性技巧、诀窍和经验就能获取某种个人的特殊权益。
(4)馆员吸收新知识的意愿、固有的心智模式和领悟能力的障碍隐性知识只有从知识丰富的馆员(授体)传递到其他馆员(受体)并为其所吸收才完成整个转移过程。因此,受体馆员是馆员隐性知识转移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受体馆员参与隐性知识转移的意愿,对相关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吸收能力,特别是心智模式和领悟能力,很大程度决定着馆员隐性知识转移的成功与否。如果没有压力和激励,馆员不会产生强烈的对隐性知识的需求。而馆员隐性知识的吸收能力是现有知识量和知识结构的一个函数,如果知识存量不多,与新知识的关联性不大,将阻碍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降低学习兴趣和能力。心智模式则是馆员对所认识的世界或事物运转方式所持有观点的表达,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阻碍着人们从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外部世界。
(5)馆员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障碍,由于馆员隐性知识在表现形式上和内容上的不确定,其可靠性没法保证,从而使得它很难为其他馆员所接受,很多人会抱着怀疑态度去看待别人的隐性知识,甚至产生抵制情绪。
3促进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对策
(1)加大开发力度,提高图书馆知识资源的价值。目前,图书馆虽然馆藏方面已经具备了一些富有竞争力的资源优势,但普遍存在提供浅层次信息服务多,面向市场的经济信息和科研信息不足;被动服务较多,主动服务不足的状况。今后,必须主动加强对现有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加大知识发现的力度。即从大量的噪声的、模糊的、实际应用的信息或数据中寻找其规律,分析数据问相互关系,发现隐藏于其中有助于说明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其主要目的是从数据集中抽取知识。包括规则、法则、科学规律、方法、概念和精化新模式,并用各种形式展示出现,以提高图书馆知识资源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