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3)以人为本的图书馆人文环境。一是以读者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图书馆服务对象是读者,以读者为主体,就是要从办馆理念、资源建设、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上以读者为中心。围绕“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一切”的服务宗旨开展各项工作,图书馆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自己的隐性知识在为读者服务中显现出来,提高服务质量。二是以图书馆员为主体。图书馆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依赖于全体图书馆员,他们是图书馆知识资源搜集、组织、管理和传播的主体,是图书馆隐性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随着信息与知识传播手段的不断创新,读者信息需求的多层次、多元化与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读者对高素质的图书馆员依赖会越来越大,图书馆员的作用和价值将会El益凸现。三是图书馆建筑、设备馆藏文献充满着人文气息,方便读者,有利于读者和馆员的身心健康。四是图书馆各项管理具有人性化,处处体现维护读者和馆员的权益。这其中,馆员有了主体地位,各项权益得到保障,工作、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潜能就会显现,隐性知识转移速度就会加快。
(4)和谐的组织环境。和谐的组织环境主要指:一是人际关系和谐。如读者与馆员的关系、馆员与馆员的关系、馆员与领导的关系建立在平等、互信、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融洽和谐。二是民主。包括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图书馆领导者的民主作风。让馆员参与管理与决策,使他们由被动接受型转向参与管理型,再转向自我管理型。馆员参与管理,实质上是体现了领导者对馆员的信任、尊重与期望,正是这种高度的信任与期望,使馆员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积极的态度为图书馆发展建言献策,把他们的隐性知识转移到图书馆组织中来。三是公正、公平,举贤荐能,不任人唯亲。在提拔、使用干部上,把公道正派有本事、丰富力强、精通业务的同志提起来委以重任、公平待人,不能厚此薄彼。四是图书馆与外部组织的和谐。在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馆员得到尊重、理解、支持。馆员工作、生活在和谐的图书馆组织中,心情舒畅、个性彰显,互动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个人隐性知识的转移。
(5)创建学习型图书馆。21世纪的图书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图书馆员需要不断学习,充实自身知识。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学习型图书馆,在组织内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学习、会学习的风尚。图书馆领导者要致力于将图书馆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通过良好的继续教育机制,使馆员的职业精神、信息能力等综合素质得以迅速提高。
(6)搭建人才竞争机制平台。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对知识的组织、知识管理、知识服务职能更明晰,任务更繁重,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搭建人才竞争机制平台,即以图书馆科学为依据,设立岗位责任制,实施“按需设岗、公平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在平等竞争中,图书馆对不同类型的员工进行因材施用。及时选拔和任用到适合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在这样的环境中,使馆员产生竞争压力,压力变动力,不断地去学习、去工作、去创新。个人的隐性知识往往会在外压、内动的作用下转化为显性知识或变为组织的隐性知识。
(7)开发图书馆自身隐性知识管理系统。随着人们对隐性知识转移的日益重视和研究深人,从事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者正在积极探索和试验,开发一种通过网络“建议系统”跟踪统计隐性知识拥有者的行为来实现知识的记忆和传递。一旦这一系统开发出来,我们就可通过对隐性知识控制下的行为的追踪统计实现隐性知识拥有者范围的扩大,使隐性知识增值,在一定条件下,使隐性知识转移为显性知识,成为社会共享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