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流动转化及管理策略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红 时间:2014-06-25
  经过上述流动与转化,隐性知识不断地转化为隐性知识或显性知识,个体知识不断地转化为组织知识,零散的知识不断地转化为系统知识,知识不断地实现创新,知识不断地螺旋式上升和放大。
  4 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策略
    隐性知识管理的主要作用是为隐性知识的流动、转化、创新和应用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机制、体制、文化氛围、各种有利条件和技术条件等,使存在于图书馆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提高隐性知识的可见度,达到知识共享和创新的目的。当前尤其要加强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

  4.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管理理念上,必须从传统的“以书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隐性知识的载体是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的要素,计划要人去制订实施,技术要靠人去开发,知识要靠人去传授,所以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以严密的组织制度,宽松的学习环境,公开透明的管理公平正确的评价为基础,在全馆员工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平等、信任、尊重、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一个以人为本,鼓励知识交流、共享和创新的主导型图书馆精神和图书馆文化。通过对馆员的关心关怀影响馆员的心理活动,从内心深处来激发馆员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馆员自觉自愿地不断进行知识创新,井将自己的知识、思想、智慧等奉献给图书馆事业,为图书馆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提供平台,真正实现隐性知识管理的预期目标。
  4.2创建学习型图书馆
    隐性知识作为一项创造性知识活动,它的产生以及传播依赖于良好的沟通和组织结构。学习型组织是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为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弹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它是适应图书馆知识管理需要的柔性的、扁平化的、网络化的组织形式,是未来图书馆组织管理的理想模式。具体讲,学习型图书馆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增强图书馆学习为核心,以“学习+激励”为动力和以团队学习为特征的对用户负责的扁平化组织系统,核心在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升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但使人勤奋工作与学习,而且更注意使人更聪明地工作与学习,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和不断创新,从而求得图书馆整体的长远发展在学习型图书馆中,员工参与问题的识别,并且有权力、有能力对识别到的问题自主地提出并采取解决措施,图书馆通过培养和提升员工的学习能力来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4.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图书馆知识库
    建立图书馆知识库的目的是将图书馆的知识集中起来,使图书馆每个人、每个部门创造的知识都存储到图书馆的知识库中,同时使需要知识的人能从知识库中找到所需要的知识。因此图书馆知识库起到了“纽带”与“蓄水池”的作用。图书馆知识库建立最重要的是如何使知识库有效地运转起来。为此,图书馆必须提供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技术基础,二是物质基础。技术基础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而建立的知识存储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图书馆内部局域网、专业数据库及因特网,图书馆员工可以在此进行知识的自由存取与交流;物质条件是指具体的隐性知识内容,包括图书馆领导和员工各种经验、诀窍、模式、备选的技术方案以及各种用于支持决策的知识。一般来说,信息库包括3个主要内容:问题的特征、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决策的结果。其作用有,第一,信息库是储存隐性知识的系统化机制,以便使图书馆员工根据问题的具体特征再使用隐性知识;第二,信息库中包括了过去决策成功与失败的内容,因此能对决策者起预警作用,有助于决策者找到哪些特征是在解决问题时应特别关注的重要信息。这种通过隐性知识的流动和转化,不断积累和共享的知识库,可以使图书馆内的每个成员通过共享这个知识库来不断学习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隐性知识交流、共享与创新的进程。
  4.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隐性知识的形成是个人的经验、对事物的感悟和深层次的理解等方面的长期积累和创造,是投人巨大成本形成的。馆员个人所拥有的隐性知识是否愿意贡献出来与他人共享体现了隐性知识的高度个人化的特征,馆里对这些知识不能强行剥夺、索取,而要引导他们自觉奉献出来或与他人交流,让奉献的馆员意识到知识共享与自己的利益相匹配或觉得共享自己的隐性知识比让它永远储存在自己的头脑中更实惠,只有这样才能使馆员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图书馆强大的创新力。图书馆应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采取高效的组合激励措施来调动馆员的积极性,鼓励隐性知识的流动、转化、共享和创新。物质激励方面,应该建立“按知识贡献分配”的激励机制;精神激励方面,可设立个人成就奖来满足员工的成就感和尊重感。同时要努力营造一个以人为本、鼓励知识交流、共享和创新的知识主导型图书馆文化,这种以文化为主的激励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长期激励的作用。它能刺激员工的自尊心、上进心或对工作本身的热爱,从而自发地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努力工作,让馆员感到是在为自己工作而不是为图书馆工作。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