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实施模式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魏闻潇  时间:2014-06-25
    这一模式有助于知识的交流和共享。通过编码模式,现代图书馆可以将不同分布的信息资源通过现代技术连接在一起,运用信息技术和应用软件,形成信息集成服务的环境,然后将所集合的各种信息资源按照用户的需求.通过各种信息和手段,进行规范、科学的组织,以供读者方便、快捷地利用。例如,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就是典型代表,它为高等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构建了友好的知识平台。
  2.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人物化实施模式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人物化模式是针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策略。隐性知识作为一种存在干人脑中,属干经验、诀窍、灵感的那部分知识,难以编码和度量,不易于在大范围内交流,这给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图书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我们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馆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对隐性知识加以挖掘,使之显性化。
    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就是让主要是存在于人脑中,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各种经验、技能及合作伙伴间只能意会的知识等在图书馆员个体之间、馆员个体和部门群体之间、部门群体和部门群体之间、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之间单向和相互流动,在流动的基础上,经过各种知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有效整合,实现各种转化。
    在具体实施上,首先要重视知识共享文化的建设,人物化管理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而知识共享又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员工之间交流时其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知识在个人和组织之间的流动。按照Beckman的观点,任何组织的90%的知识都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释放这些隐性知识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因此,图书馆管理者应该鼓励馆员之间分享彼此的智力成果,营造出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使知识从个体拥有向群体拥有转变,从而不断提高组织的整体业务素质和竞争能力。
    其次,重视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任何一个组织进行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图书馆也不例外。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员,更应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和知识素质。所以,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行人物化管理模式,应以培养知识型馆员为日标,制定一系列具体可行的人事管理制度,包括人员聘用、岗位培训、奖励激励等制度,重视对馆员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把图书馆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馆员的科技知识水平、获取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并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开发馆员的智慧和潜能,把开发馆员的知识资源作为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此外,还应该重视组织结构的建设,转变图书馆职能,目前的图书馆管理职能正在从传统的提供信息转向知识导航和知识评价、信息咨询等,图书馆员应充当用户的信息顾问角色。
  2.3需要注意的问题
    上述两种模式在实际的实施中还应该注意几点:首先,图书馆不宜将两种管理模式并重,没有主次,而应当要么主要依靠编码模式,以人物化模式为辅:要么主要依靠人物化模式,以编码模式为辅。如果两者并重,则既不能像编码模式那样降低读者享用知识的成本,也不能像人物化模式那样,提供艰深复杂的知识给读者。汉森和罗亚利的研究表明,主次模式以80:20的比例配合较为合理。其次,如果一个图书馆的不同部门使用不同性质的知识.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拥有不同的人力资源,应分别采用相应的知识管理模式。第三,如果图书馆的一些隐性知识逐渐变成了显性知识,则应将这些知识及时改为编码管理。
  3 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实施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引入在企业界运作比较成功的知识管理模式,对图书馆管理来说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同时还要考虑到一些制约因素,扬长避短。
  3.1制约因素
    目前,图书馆特别是国内的图书馆推行知识管理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因为有不少的制约因素。不解决这些问题,实施知识管理很难见成效。
  首先是人的因素。知识管理最重要的是人,图书馆知识管理关键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读者的管理,二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不同,各个职能部门对知识与信息的偏好和需求也不一样,因此对于同样的知识与信息的认识也可能存在差别。同时,图书馆中不同的知识对于不同的工作人员、不同的部门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如何识别、分析与提取那些真正能够被用户接受与认可的知识,将其融人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去,是一个难题。
    其次是组织文化的因素。可以说,良好的组织文化可以有效地保证知识管理模式的实施。组织文化在知识积累与知识交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知识积累和交流过程需要图书馆开展部门学习与工作人员的自主参与,即需要一个持续学习的组织文化氛围作支撑。组织文化具有很强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不会因为组织结构的改变、管理目标的调整而立即消失。所以要改变图书馆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推动它向学习型组织转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第三是技术的因素。信息技术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工具,也为实施知识管理的编码模式和人物化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通常图书馆对内部知识的识别、分析、提取高度重视,而对用户、书商、其他图书馆等各方面的信息、技术、知识等方面的管理重视不足,这给外部知识的识别、分析、提取造成了很大的障碍。随着知识的广泛应用,工作人员已经能对数据、文献等显性知识自觉地加以管理。但对于那些难以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不易沟通与共享的隐性知识,由于存在识别、分析与提取的障碍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知识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
  3.2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要加强对馆员的培训,提高馆员自身素质,创建学习型组织。其次,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图书馆显性知识,激发其自身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创新思想,鼓励工作人员之间进行工作经验和学习心得的交流,促使个人的隐性知识与集体的显性知识交互连接,相互激励和补充,塑造知识共享型的图书馆文化。此外还要重视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建设,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
    总之,图书馆知识管理在借鉴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的同时.还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具有图书馆特色的知识管理道路。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