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之我见
2.3 典藏方式要适当 过刊典藏有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两种形式。电子期刊以体积小、容量大、传播速度快、检索方便、共享度高等优点倍受读者欢迎;而纸制期刊在阅览的舒适性以及保存等方面比电子期刊有更多的优越性[2]。有研究表明,如果某种期刊在馆1年内的使用次数少于5次,那么更适合以虚拟馆藏形式收藏,尤其对于价格高且使用率低的学术性期刊,可以克服资金短缺、馆藏空间不足等困难。而作为特色而重点收藏的,以及利用率高的期刊则以现实馆藏的形式收藏。另外,每年通过查看流通记录、读者调查与咨询,适时淘汰利用率低的期刊。
2.4 补缺要及时 期刊补救工作一般在年底进行。由于期刊订购方式不同,催缺途径也不同,有的向邮局催缺,有的向编辑部催缺,还有的要向代理商催缺,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应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以保证馆藏完整。对于漏寄、缺损、人为损毁而产生的资料不完整现象,要早发现、早补救、尽量不影响读者阅读。
3 优化服务是保障
3.1 提供高效的期刊检索功能 针对高职院校馆藏期刊特色品种多、涉及学科广、学科界限模糊的情况,我们开发出内部检索系统,读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查找到所需期刊,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有利于消除学科交叉所造成的检索盲区,使用效果良好。
3.2 开展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方式多种多样,例如,为读者提供检索服务、查新服务、新刊推介服务、专题服务、Email服务等。
总之,只要在工作中时时留心、处处用心,就可以提高期刊利用率,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郗沐平.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图书情报工作,2001,(1):9293.
2 贾向春,戎文慧,郝凤琴.数字图书馆藏书建设研究进展.医学情报工作,2004,(5):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