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客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论文摘要:介绍博客的定义、简史、特点和分类,并就博客在图书馆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说明博客不仅可以在图书馆中应用,而且和图书馆有着天生的共通性。
博客是眼下流行的网上交流方式。它通过个人面向大众的方式营造一个宽松、有序、共享、进取的新网络环境。作为社会组织有机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以及作为信息时代领航员的图书馆员,有必要了解和认识博客,以期在工作中对其加以利用。
1什么是博客
Bolg和博客两者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对等的。博客一词是由Blogger一词翻译过来的,意指那些在网上发布Blog的人,这就如同那些在网上制作和发布FLASH作品的人被称作闪客一样。而Blog一词的翻译则有网络日志、网上日记等多种。
1.1定义
博客即Blog或Webblog,又作WebLog。Log原意为“航海日志”,WebLog是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英文原意为网络日志,中文译为博客。撰写博客的人称为Blogger或Blogwriter,通常也称为博客。一般认为Blog是继Email、BBS、ICQ、QQ、E话通之后出现的又一种网络交流方式。它是一种有时间特性,一般是分类的,可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的,有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摘要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CMS)。一个博客即一个网页。
1.2简史
博客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一位叫贾斯丁·霍尔(JustinHal1)的人通过网络发布了他的“网上日记”,从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交流时代。博客正式诞生于1998年。《纽约时报》的大卫·格拉格曾这样描述博客的诞生:一些程序员尝试在网上推出超链接形式的日记。张贴他们自己在技术层面的思考心得与个人生活方面的休闲内容。而“博客”这一中文词汇的诞生要归功于两位中国互联网专家——王俊秀和方兴东,他们在2002年8月8日推出《博客中国》网站。
在博客短暂的发展史中。有两件事是非提不可的。第一件是1998年德拉吉在一篇报道中让世界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博客的力量。1998年1月17日深夜,德拉吉在其博客上发布了一条“一名白宫实习生与总统有染”的消息。这条消息在整整半年时间内引领了美国“舆论导向”,使传统的主流媒体蒙羞。另一件是2001年的“9·11事件”。这是博客发展的分水岭。对于这场恐怖袭击事件,最真实、最生动的描述不是《纽约时报》,而在那些幸存者的博客日志:对该事件最深刻的反思与讨论,也不是出自于哪一个著名记者,而是在诸多博客当中。博客架起了人们之间沟通与倾诉的桥梁。正是这两大事件之后,博客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博客的队伍也迅速壮大。
1.3特点
博客具有知识管理的潜能,能够即时捕获和收集到分散到各处的知识。具有以下特点:①频繁更新。网页主体内容不断更新,并按时间顺序逆序排列;②简洁明了。通常由篇幅简短、内容新颖的文章构成,并通过相关链接发掘网络无限连接能量的力量;③个性化。博客们撰写的各种主题、风格各异、形式多样。彰显很强的个性化特点。博客通过网络传达实时信息,倡导思想的交流和知识的共享理念。博客的精神就是自由、共享和奉献。
1.4分类
依据事物的不同属性,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如依据博客的内容可划分为主题型、事件型、流水型、记事本型和过滤型;依据其功能可划分有新闻型、专业型、咨询导航型和记事型:从组织力度上可将其划分为个人博客和群体(组织)博客;依据其存在方式可将其划分为托管型、自创型和附属型。
2博客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博客不仅自己蕴涵了丰富庞大的知识,同时也是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日益强调知识管理的图书馆若能合理恰当地使用博客,必将使自己的服务、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1图书馆应用博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1有助于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
由于博客具有自由书写和链接功能,可以使个人博客与部门内其他工作人员的博客链接成一个部门博客,各个不同部门博客再互联成图书馆博客,馆际之间还可互联,形成一个庞大的图书馆馆际博客,即广义上的图书馆博客联盟。同时图书馆博客又不同于图书馆网站,它更新更加迅速,且内容的发布不用请示站长,可让他进行战略性思考。博客应用于图书馆,有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作战能力:有助于深化图书馆间的协作,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
2.1.2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
当代图书馆提倡知识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对显性知识进行系统组织、管理、协调、配置和提供使用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图书馆凭着自身的资源优势,已经把最显性的知识提供给读者,并通过应用博客技术,借助设备、人力、资源优势进行网络资源的二次加工等方式,充分挖掘知识潜能,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层次和服务质量。
通过应用博客,可以增加读者和馆员交流和沟通,增强他们的彼此了解。这样更能达到思想层面上的高境界人性化服务。这对提高图书馆的亲和力和改变人们对图书馆员的偏见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