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员的心理问题探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论文摘要:图书馆管理是对馆员和读者的管理,是针对“人”的人文事业,应遵循心理发展的规律,培养馆员积极情感,关注馆员心理健康。本文从心理学自尊、倦怠、职业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建言高校图书馆管理应注重馆员满意。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频繁与读者交流互动的场所,高校图书馆管理既是对读者(特别是学生读者)的管理也是对馆员的管理,管理的效率既表现在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也表现在激发了馆员的活力,因为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是信息资源与读者间的桥梁纽带,是图书馆工作的主角,因此馆员的表现便成为图书馆工作质量的晴雨表。如何调动馆员情绪,是图书馆管理的中心问题。本文拟从高校图书馆员心理层面对图书馆管理建言献策。
1高校图书馆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过度监督导致信任危机
图书馆管理中,有一种馆员素质之说,即高校图书馆员“素质低下”或“良莠不齐”,有的管理者还把此概括为影响图书馆工作质量的主要原因,为鞭策馆员提升服务,有管理者认为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记录各岗位员工的工作状况、填写读者监督卡,全方位督察图书馆员的工作”,“让读者对所有服务环节进行全面观察、判断、监督,可杜绝阳奉阴违、屡禁不止的违规行为,扭转不良工作作风”等。这样的管理理念出发点是好的,但它在强调读者重要性的同时忽视了馆员的感受,置馆员于一种受监督被教育的境地,暗示馆员是影响图书馆形象的重要因素,这样对馆员不信任的过度监督会严重伤害馆员自尊心。
1.2长期压抑导致疲惫怠慢
高校图书馆是专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部门,但与校内其他部门相比时间上更紧,管理更严,待遇却较低。他们提供的许多信息支持和服务虽然减少了教师和科研人员信息搜寻、加工处理的时间,但馆员为此所花费的心血往往被忽视,他人的研究成果也不能给其带来什么实惠,为此不免有所失落。日常工作中,面对形形色色的读者,其中很挑剔者往往难以接待,馆员不免受气,有时还闹得满城风雨;有的读者更是什么事都要投诉,使馆员工作极其被动,馆员对读者的违规行为不敢管,否则投诉信息就开始增加。这时的图书馆管理若仍以读者满意度来考核馆员,给馆员的打击就会是致命的,其他馆员也只能噤若寒蝉。当馆员遭遇这种创伤时,常常会出现情绪上的焦虑、恐慌、抑郁、退缩等不良心理反应,这就是馆员倦怠。根据对西安9所高校173名图书馆员的专题问卷调查,有106人表示自己对职业行为有倦怠倾向,占总数的61.27%,这表明高校图书馆员是职业倦怠高发人群。
1.3不完善的管理政策导致工作满意度较低
图书馆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对本职工作的兴趣及工作的挑战性或者成功机会都会增加馆员对工作的满意度。针对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把当代图书馆员快乐感受的主观自我评价划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历程,测得的自评得分分别为:过去6.98分,现在7.07分,未来7.98分,而客观量表结果为7.34分,显示出馆员现在的主观自我评价略低于客观测量结果,其对图书馆工作的满意度表现为对未来的期待。拿馆员学历与管理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来说,高校图书馆存在着学历低、晋升机会少的状况,这种现实往往导致馆员情绪消极,认为管理者对自己不关心、不重视甚至是不公平对待,因此有调查显示馆员学历与管理者满意度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2高校图书馆员管理的心理学基础及其问题剖析
2.1馆员自尊及其影响
自尊指的是“个体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一种评价性情感体验”j,是说一个人喜爱或不喜爱自己的程度,可以影响到个体自我感觉的重要性。为此心理学家们对自尊与社会比较、自我知觉、他人评价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在自尊与学业能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给予关注,不仅注意到自尊与情绪之间的高度关联,还确认了自尊的高低与个人的成功预期及外在社会支持的紧密联系。明确地提出当人们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时,就会用积极的眼光去知觉和解释事物,这种积极的心态,作为一种正性的情感体验,往往成为馆员努力工作的动力;而低自尊者由于得到社会的支持较为困难,经常体验到一些负性情感并经常处于焦虑和抑郁的状态,不免会影响到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高自尊者比低自尊的人更善于记忆积极的内容而不喜欢记忆消极的内容,高自尊者对工作更容易满意,他们容易消除消极的、灰暗的记忆,表现出对工作极大的热忱。
2.2馆员倦怠及其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时,会出现一种身心消耗过度、精力衰竭的综合症状,称之为“工作倦怠感”。倦怠的具体表现是情绪疲惫、消极怠慢和职业效能感缺乏三个方面。情绪疲惫是工作倦怠的核心部分,也是倦怠综合症的第一步,这时个体感觉到疲劳、体力透支、头晕以及自信降低、焦虑、抑郁等心理不安,作为服务行业的图书馆也长期面临情感和人际的双重压力,是倦怠的高发行业,国外心理学研究显示“情绪疲惫预示着较低的工作满意度”,当图书馆员处于倦怠状态时,对待读者和工作的态度会很极端,而此刻周围环境的不理解和不容纳会更进一步加剧疲惫感和工作怠慢感,引发强烈的职业效能感缺乏。
2.3职业效能感及其影响
职业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和职业有关的任务或活动所具有的信念。这是一个评价个人具体工作绩效、相关工作态度和职业紧张度的重要指标。职业效能感的高低影响着个人的职业生涯,也即影响着个人能力与职业成就的关系。具体说,一个职业效能感很强的人,会“把行为的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行为的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程度的不足”,因此“在活动中做出更多的努力并持之以恒,直到达到活动的目标”;因为他“相信自己能够对环境中的潜在威胁施以有效控制。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常常体验到强烈的应激反应和焦虑,并会采取消极的退避行为或者防卫行为,这些行为方式,大大限制了个体主动性的发挥”。可见即使是职业能力较低的馆员,如果他们有很强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同样会取得较好的职业成就,那么当馆员确立了工作的自信心,建立起良好的职业效能感,工作满意度有所提高,形成良性循环时,就会主动开发自我潜能,给读者以满意的服务,把做好本职工作当成自己生活的积极组成部分。
2.4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
工作满意度指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喜欢自己工作的程度H。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经历的评价所产生的愉快情绪。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工作本身的因素,在馆员满意度评价指标量表中,影响馆员满意度的因素分别是晋升机会、技术设备、职称评定、工作环境、工作自主权等。有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职业效能感、倦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职业效能感越高,工作满意度越高;而个体情绪越疲惫,消极怠慢则越高,工作满意度越低,同时还伴有工作倦怠感,国外的研究发现,较高的倦怠水平与较低的工作满意度有关,而工作满意度低的员工的倦怠程度会更高。
上一篇:试论高校图书馆与信息素质教育
下一篇:谈中专图书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