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员的心理问题探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键平 时间:2014-06-25
  3提升高校图书馆员管理的心理应对
  馆员倦怠与自尊及职业效能感、工作满意度关系密切。倦怠水平低,则自尊水平高,情绪低落的馆员,其自尊水平及职业效能感也低,而职业效能感是直接影响工作满意度的。要激发馆员工作热情,须从馆员心理加以应对。
  3.1注重社会赞许,提升馆员自尊
  在图书馆工作中要注重馆员自尊的提升、内在的培养和激发馆员对待工作的激情,如果总是把馆员置于被怀疑被监督的位置,使馆员从外在评价中感受消极自我的形象,其自尊水平会不断降低,他们的工作状态就是消极而抵触的。对于自尊的提升认识,心理学注意到社会支持的正面作用,明确提出“积极的社会构建,赞许、尊重等社会支持是决定自尊的关键因素”,可见,图书馆工作中,馆员若能不断感觉到自己的重要,不断感觉到来自集体的肯定,馆员自尊就会提升,自尊还是“是整个人格系统中比较稳定的一个特质状态”,个人成功预期的提高会使他们用行动去对待读者,回报图书馆,持续稳定的在“服务读者,满意读者”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热情与才智。

  3.2注重组织干预,减缓馆员倦怠
  目前,对职业倦怠干预研究的重心开始转向组织干预,统计显示倦怠的“发生发展更大程度上是组织的特点决定的,个体干预效果不大”,并且“有假设认为社会支持是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问的中介变量”,“在社会支持方面,来自上司的支持比同事的支持更为重要”,而领导者的责任之一,便是“帮助其下属对未来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力求改变造成消极态度的客观环境”,依此,图书馆管理在实践“以人为本”,突出“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同时,掌握馆员心理,从馆员层面加注“人本”因素,累积有效资源实践“馆员第一”,使馆员满意自己的图书馆,喜爱图书馆工作,提高从事图书馆职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减缓馆员倦怠行之有效的手段。
  3.3肯定馆员角色,培养职业效能感
  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系曾进行了一次“监狱模拟实验”,研究者把被试者随机分为两组:监狱警卫和囚犯。除了模拟实验这一点之外,其他一切处理都与真实监狱一样,甚至“囚犯”都是被响着警笛的警车从家中带走的。但原计划两周的实验到第六天就不得不终止,因为充当警卫与囚犯的被试者无论在情绪上还是行为上都与真正的警卫与囚犯毫无二致。从这次实验的无奈终止让我们看到,若自己认定了扮演的角色,就会很忠实地去履行它。在图书管理工作中也是这样,当管理者认为馆员们不值得信任、需要监督,馆员们就会接受这种被管制的局面,并在不断防守中与规章制度作梗而为难领导。反之,当图书馆管理人员改变原有观点,从馆员角度来认识、体验周围环境,这时对馆员角色的认识和理解会很深刻,管理者与馆员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也会彻底改观。二者仍会认可自己扮演的角色所持的观点,并表现出对所扮角色的支持,只是结果与前一种截然相反。
  3.4甘于平凡乐于奉献,提升工作满意度
  任何一种工作长此以往的进行都不免有乏味感,但经常性的调换岗位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从消极的状态来看,被动的接受既是对工作也是对自身的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但把这种感觉改变一个方向,每天的借借还还、整理清架也是对自我的挑战,有一个标语牌写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从中可以看到,一方面,一件件简单的事一个个平凡的人搭建起成功和伟大,这是个体的奉献;另一方面,平凡的工作也在满足着人们的社会需求,这是个体的归属,二者若能同时拥有便是幸福,就应该珍惜。有了对工作这样的认识,便认同了平凡的书籍采购、分类、排架、上架、倒架、外借、整架、清架等工作,避免了乏味感,体会到超越自我的成功,也便有了对待工作的兴趣和热爱。因为“来自活动任务本身的满足感和愉悦感等积极情绪对内在动机有强化作用,有助于维持和提高个体的活动兴趣和投入水平”。
  图书馆一馆员一读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关系,图书馆因读者对知识的需求而存在,因制度完整得体而运转,因馆员勤奋工作而发展。图书馆工作中,若以心理学角度重构管理理念,通过组织干预的方式减少馆员倦怠,注重组织赞许以提升馆员自尊,加强职业效能感,培养馆员对图书馆工作的满意程度,稳定馆员对待工作的热情与信心,无疑会使馆员真正成为推进图书馆读者满意战略的主力军。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