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最早的推荐书目——《内板经书纪略》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纪略》前记司礼监经厂库内藏书的毁损亡佚情况,继而称曾经将推荐书目向皇帝奏报,又 写太监读书的方法,接着罗列“现今有板者”之图书,然后记载《佛经一藏》《道经一藏》 《番经一藏》及“大五大部经”等大书的函数、页数以及印刷用料(纸质、绢绸、油墨等) 、具体 数 量,最后记载《永乐大典》《册府元龟》的流传见闻,内容比较驳杂。历来研究者重视其 对雕版图书的记录,没有深究刘若愚为何作这些记录。其实,这些记录乃是给宫中小太监 们的一个读书单,是推荐书目。作为推荐书目,它回答了为何而读书、如何读书、为何开列 这些图书等基本问题。
4.1 推荐的目的
刘若愚没有明说其目的,但是从《纪略》可以窥见端倪。他是有感于司礼监经厂库藏书毁损 亡佚惨重,觉得太监有管好图书的责任,而要管理好图书,做到综核齐理、簿籍数目可考, 太监中必须有多学博洽之人。因此,要教育太监,使之读书,丰富其知识。为了让太监读书 少 走弯路,故编写推荐书目,“以范后之内臣”。
4.2 推荐读物的依据
这些图书是必读而且是读者容易找到的书:“至于《周礼》《左传》《国语》《国策》《史 记》《汉书》,一则内府无板,一则绳于陋习,概不好焉。盖缘心气骄满,勉强拱高,而无 虚 已 受善之风也。《三国志通俗演义》《韵府群玉》,皆乐看爱买者也。除古本、抄本杂书不能 开遍外,按现今有板者谱列于后,即内府之经书则例也”[4]。刘若愚原呈报的 书目中 有 “《左》《国》《史》《汉》诸子”[4],时过境迁,这些书现在已没有人喜欢看 了,太监机构 内 没有书版,故新开的书目就没有它们。时下人们喜欢《三国志通俗演义》《韵府群玉》之 类,因此也列在书目中。也就是说,刘若愚的选择原则是:符合太监的需求特色,见存并为 人所喜读的图书。
4.3 推荐图书的主要内容
书目首列《五伦书》。《明史•艺文志》记载,此书62卷,乃“宣宗采经传子史嘉言善行 为是书,正统中英宗制序刊行”,为宫内的必读书。其后,依次有《周易大全》《春秋大全 》《礼记大全》《易传》《书传》《诗传》,等等。因为太监在后宫伺候皇帝,甚至要审阅 文件,作批示,故要相应的知识储备,除传统经典外,还要读《洪武礼制》《皇明典礼》《 大明集礼》《明伦大典》《诸司职掌》《大明官制》《御制大诰》《大明律》 《祖训条章》 和《皇明祖训》等制度类图书以及《历代名臣奏议》《历代臣鉴》等奏章范本和为臣之道 的图书。有的太监侍候后宫女眷,故有女子礼仪、宫廷女子训诫、女子诗、女子典故等内容 的图书 ,诸如《列女传》《仁孝皇后劝善书》《髙皇后传》《女训》《内训》《郑氏女孝经》《曹 大家女训》《女诫直解》《内则诗》《慈圣皇太后女鉴》《内令》以及《外戚事鉴》等。
据《酌中志》卷23的《累臣自述略节》自述,刘若愚生于万历甲申(1584年)二月,“戊 戌(1598年)七月,悖父兄之教,感异梦而自宫,废儒业读医书,习养生家言。辛丑(1601 年)六月,遇例选入皇城”[4],成为太监。刘若愚生于将门之家,但他的父兄重 视儒学,他13岁前在父 兄的教育下多读儒家书,13岁后转向攻读医书、养生书。由于他个人特殊的知识背景,故书 目中有不 少医书、养生书,如《臞山肘后神枢》《医要集览》《重刻证类本草》《养生类纂》和《山 居四要》等。
5 《纪略》的研究价值
《纪略》文字不多,可是内容丰富,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首先,作为第一部见存的推荐 目录,其于目录学史具有重要的地位,研究价值是显然的。此外,其研究价值还体现在版本 与雕版史料、读书史料、教育史料等方面。
5.1 版本与雕版史料价值
前人任何关于具体文献版本的记录,对后人的版本研究都具有一定的价值。《纪略》记录了 司礼监 经厂库出版的一大批文献,而且详记册数、页数和印刷用料(纸质、绢绸、油墨等)的具体 数量 。 不论是研究具体文献的版本史还是研究雕版史,这些记录都具有参考价值。从《纪略》所记 文献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经厂库出版物中,非“经”之作占多数,通俗读物的比例也比较 大, 说 明经厂库出版有世俗化的趋势,这是出版史研究应注意的史实。
《纪略》记录的主要是太监适用书,而不是全部的宫内版图书。因此,不能将它当作明代内 府 版图书的总目录。《纪略》后来被吕毖(1611—1664年)辑录入其《明宫史》卷五,题为《 内 板书数》;又被孙承泽(1592—1676年)辑录入其《春明梦余录》卷十二之附记,题为《内 府 刊刻书目》。清傅维鳞编《明书经籍志》三卷和附录《内府经籍版》,所记图书绝大多数与 《纪略》同。从题名来看,《内板书数》《内府刊刻书目》和《内府经籍版》等文献就有误 解《纪略》为全部宫内版图书记录之嫌。
5.2 读书史料价值
现在似乎还没有“读书史”之学,但是可以肯定,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生活空间 、特定的人群,人们所读之书各有其特色。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地域、各个阶层的读书活 动 ,当构成“读书史”的主要内容。
《纪略》是明代太监的读书目录,是“读书史”的重要史料。明末,生活在京都紫禁城皇宫 内的太监们,“《周礼》《左传》《国语》《国策》《史记》《汉书》……绳于陋习,概不 好 焉。盖缘心气骄满,勉强拱高,而无虚已受善之风也。《三国志通俗演义》《韵府群玉》, 皆乐看爱买者也”。社会读书风气吹进深宫大院中,太监们“绳于陋习”皆不爱好读《周礼 》《左传》《国语》等书,而喜欢读《三国志通俗演义》和《韵府群玉》,乐看爱买。这个 阅读倾向值得注意,明末是注重世俗生活的时期,人们喜欢与时代相应的读物,传统 读物走向“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
5.3 教育史料价值
前面谈到的“内书堂”,它是太监教育机构。现有的教育史著作忽略了历史上存在的太监群 体 的教育。太监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只有少数诸如蔡伦、郑和等几个人物具有 正面形象,但是他们作为核心权力的服务者,尽管地位卑贱,其教育情况却不 应忽视。《纪略》提到太监应读哪些书、采用何种读书方法,等等,这些都是太监教育的重 要史料。
[参考文献]
[1] 黄强祺.论我国现存最早的推荐书目——《经籍举要》[J].图书馆界,1989(3): 41 —42.
[2] 舒习龙.明末宫廷史事研究的力作——《酌中志》评介[J].长江论坛,2007(3) :91—95.
[3] 赵 凯.明末宫廷内幕的珍贵史料——《酌中志》[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1987(3):52—55.
[4] 刘若愚.酌中志[M].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1937:155—1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