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图书馆的信息网络化建设
[摘 要]从网络信息技术在现代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关于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出发,探讨了关于图书馆信息网络化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
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已经越来越难以离开网络。如通过网络拍买各种商品,用微博分享生活的乐趣,用QQ与朋友和家人聊天,用网络发送e-mail……网络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占据着人们生活的绝大部分,可以这么说,未来的世界就是一个网络信息相互交流的世界。因此加强图书馆的信息网络化建设,使图书馆将只能在馆内借书浏览的模式变为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中自由浏览和传播的模式显得格外重要。
1 网络信息技术在现代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1 网络信息技术有助于推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21 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进程,目前图书馆采用了各种智能集成系统建立起内部网络环境,呈现出网络化、拓扑化的特征,主要设备首推计算机。相互交错的互动式信息网络使知识和信息得以交流和共享,致使计算机的互联网络普及化,这样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最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图书馆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采购、编目、流通的自动化管理,读者可以轻松地通过电脑迅速搜索到所需书籍、资料的存放和借阅信息情况,同时也使工作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一方面,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由于开展了推荐新书、网上预约、催还书等业务,珍稀文献的供需矛盾和逾期罚款的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使得图书馆的流通工作更具人性化;另一方面,搭建起的图书馆信息网络可以合理配置文献资源、网上协作采访、集中编目以及馆际互借,使得管理所需的工作统计变得方便、快捷。与以往的手工操作相比,信息技术的使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1]
1.2 网络信息技术加速了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影响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各种信息咨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发展(如搜狐、雅虎、首都在线等),为社会提供了庞大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使传统的图书馆不再成为读者唯一的文献信息来源。读者置身于网络信息中,犹如置身于知识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而且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无论是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拓展。传统图书馆所提供的有限文献信息已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知识信息需求,特别是电子出版物的极大丰富、网络环境的逐步完善,对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手段、内容、方式等都提出了挑战。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越来越广的应用不仅改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和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而且使得开放式、互联网式的信息服务模式成为图书馆的新模式。随着图书馆由单一的功能模式向多功能模式的跨越,其服务的理念也发生了改变,业务手段逐渐多样化,服务范围更是逐步向全球化发展。引进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是提升信息服务的重要环节。在信息时代,馆藏的文献信息和知识含量都大大地增加了。通过建立图书馆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多种检索途径得以轻松实现,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数据库检索自己所需的资料,方便且更快捷。
1.3 网络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技能和信息数字化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图书情报专业人员队伍。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对原有的图书馆服务思想和服务体系带来冲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要明确图书馆工作的使命没有改变,信息技术并非取代现有的图书馆管理人员,相反,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桥梁、导航作用更为凸显。如果图书馆管理人员同时掌握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那么资源共享将更容易实现,图书馆的工作也会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只有将传统的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人和机器相协调,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因此在信息网络的大环境下,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关于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鉴于网络信息技术在现代图书馆中的重要地位,以下就关于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2.1 尽快建立网络化信息系统, 向网络化图书馆转变
随着现代计算机通讯技术的不断迅猛发展, 互联网已成为电子信息资源传播的主要载体, 视频、图像、动画、声音、视听资料的传播比以前更加高效, 同时图书馆传统馆藏特色角色定位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藏书种类丰富齐全,拥有政治、经济、法律及其他各门类学科图书244万册,其中古籍117 422册、善本5 818册、中外文期刊10 000多种、数字资源16.9TB。从1996年开始,该馆改变了传统的以印刷型文献为主、缩微型和视听文献为辅的馆藏结构,向集电子文献、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为一体的多元化馆藏体系发展,近年来增大了电子文献的采购力度,馆藏结构模式得以调整,优化了资源配置原则,有层次、有特色、有重点的资源体系日渐形成。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资料相比,网络信息资源有很大的优势, 仅容量方面, 其数量之巨大、增速之快令人惊叹。美国的科学家曾做过统计, 互联网每天发布20 万条新信息,整个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总量超过30TB。内容丰富、数量巨大是网络信息的优势。互联网资源的内容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学科、领域、各种文体的数字资源。从总体上看,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包括了电子图书、纸质文献、网络数字信息资源(如电子期刊、各种数据库、光盘、多媒体文献等)。[2]网络信息通过其自身的关联性,如和不同网站之间的相互连接以及由此衍生的超链接,其到达的范围是不断延伸的,随时都可以变化,这种外延性属于动态性的一种。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图书馆是物质文明发展所必需的,就必须让政府高度重视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力度,确保购书经费的落实到位,使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能够及时跟上信息社会时代发展的步伐。领导干部要特别重视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多方努力、下大力气、统筹兼顾,多方面筹措可供图书馆发展的资金,加大对图书馆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全新的网络化基础设施能满足数字图书馆的要求。
2.3 重视资源建设,强化网上服务
要确保管理设备硬件和软件的基本配置,使其能够满足数据库的开发和各种程序能够正常运行,同时在数据库的建设上要尽量避免重复、浪费和空档现象。从政策上要有重点地向一些综合能力强、具有地方或专业特点的建库单位倾斜,使之形成既布局合理又有能力长期维持生产的数据库建设中心。要加强各图书馆数据库的协调管理工作,大力推荐联合建库、文献互补、成果共享、分散服务的建库方式。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有组织、系统化的数字的强大集合,除依靠海量的存储空间以外,数字资源 (包括生成、发布、传输、利用、保护等 )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成败与否决定于数字资源的建设,而建立不同层次的数字资源联盟体、共同开发和享用内外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是当务之急。另外,要采用引进与开发两手抓的方针,大力引进、开发多种类型的数据库、书目库和各种报纸文献数据库、个性书库、商情库等,在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向产品化、标准化、商品化、国际化方向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