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期刊装订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关键词]期刊装订;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
1986年在我国图书馆界知名学者于鸣镝老师肯定了期刊装订的重要意义后,各图书馆纷纷采纳其建议,开始对期刊进行装订,有的采用精装,有的采用简装,有的两者皆用。我们通常把对当年馆藏期刊装订成册后,经过加工、 整理、 分类、 排序,最后进入过刊室流通的期刊称为过刊。期刊装订保证了期刊的系统性、完整性,延长了使用寿命,避免了外借丢失和影响读者阅读。但期刊装订是一项具有周期性的工作,在装订周期内,若期刊处于不在馆的状态下,就会使读者无法利用。如何尽量缩短期刊装订周期,减少期刊不在馆时间,对于提高期刊利用率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期刊下架工作和期刊装订前的处理是两个关键的工作环节,这两个环节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期刊装订工作的周期以及质量,因此十分有必要对这两项工作加以重点研究。
1 期刊下架
1.1 期刊下架的时间
为了使期刊完整地保存及充分被利用,图书馆管理员一定要合理地安排好期刊下架的时间。不同院校的图书馆所定的期刊下架装订的时间往往不同。有些院校把期刊下架装订时间放在暑假和寒假进行[1],有些院校采取一年一装订(即集中装订)的做法 [2—3]。这两种做法比较简便,但不是很科学。不但容易导致装订工作过于集中、装订时间延长、影响合订本的利用,同时也存在工作人员工作量太大等问题。众所周知,期刊文献利用的高峰期大都在其出版后最初的几年之内,而现刊在半年之内是阅读和利用的最高峰期[4]。为保证读者充分利用现刊,本馆采用了分期、分批流水作业装订的做法,即当年的现刊等到下半年现刊到馆后才开始下架装订,如2009年1—6期的期刊要到2009年下半年的现刊到馆后才开始下架装订,避开教师申报职称、申报课题及学生毕业论文的查阅、复印的高峰期。装订的同时要保证书架中现刊数量有3期以上,如果是季刊,一般都要等到本年度期刊全部期数到馆才下架装订。
1.2 期刊下架整理
期刊下架整理装订时,其合订本的厚度没有统一规格,但不宜过厚,若过厚,携带、阅读和复印都不方便,容易损坏,会降低期刊的利用率。为了便于阅读、复印及减少装订费用,保证期刊的正常管理和利用,可根据不同用途、每种期刊的年期数及每期的厚度来确定装订的厚度,如对于像《中国服装》《美食》等这类文娱、消遣类及复印频率低的期刊可装订厚些,以减少合订本的册数;对那些根据学校重点学科发展、专业课设置、学科特色及科研课题来确定的核心期刊,因复印频率高,则可装订得相对薄些,便于读者的借阅及复印,如《植物学报》《微生物学报》等期刊。一般在下架整理时,工作人员会发现规范出版的期刊在整理时比较容易,而不规范出版的期刊(如同一ISSN、CN号有不同版本的刊种)整理起来比较费时费力。
1.2.1 规范出版期刊的下架整理。在正常出版的情况下,规范出版的期刊月刊一年为12期,半月刊一年为24期,有的刊会有一两期增刊。在确定下架时间后,可开始分期、分批将期刊下架,如《人与自然》是规范出版的月刊,一年12期,确定合订本的厚度可为1—4期1册,一年度可以装订成3册。为了使期刊装订的厚度一致、美观,可在下一期封面上记录装订的期数,以便作为下一次下架装订的依据,如下架《人与自然》,第一次装订的厚度是1—4期为一册,这时要在第五期封面上记录“已装1—4期一套”。
1.2.2 不规范出版及更改刊名期刊的下架整理。随着期刊出版界的激烈竞争,不少刊种未遵循新闻出版总署一刊一号的规定,有的一号同时出版多个不同版本,有的每“期”标识位置不固定,有的以“月”代“期”等,这往往使工作人员在装订整理时比较困惑,不知如何是好。我们应既要尽量与登到数据保持一致,又要保证同一种刊按同一标准进行装订。具体做法如下:
(1)对于刊名变更的期刊,按期刊装订的一般原则,题名相同的期刊应装在一起,以便于读者的准确借阅。首先要求编目人员对新题名的刊种进行原始编目,验收登到人员在登到新刊时要把旧题名更改为新题名,在对该刊进行装订前处理时就会显示正确的信息。因此,在下架整理时,只要把题名相同的刊整理在一起即可。
(2)对于版本不同、年期标识独立的期刊,按版本相同进行下架整理装订。如《家庭医学》分有新健康版和A版两种版本,并且年期标识独立,在下架整理装订时,分开整理装订,形成两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