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随书光盘有效管理和利用的新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4-06-25
  4.2 合理、合法开发随书光盘
  图书馆对随书光盘资源的开发利用决不能盲目进行,一定要控制在合理、合法的范围之内,做到有的放矢。图书馆在开发利用随书光盘时,不仅自己应该采取合理、合法的使用方式,而且要约束读者,使其不侵犯随书光盘的著作权。可借助合同法上的措施提醒读者避免侵权,并在读者侵权发生后作为自己免责的依据。
  4.3 随书光盘动态管理
  首先在提高工作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前提下,对随书光盘的数据及时更新,通过技术处理上传到网络中心的服务器内,使更新过的光盘数据内容在第一时间内服务读者。同时,开展剔旧工作,把“零增长”原则作为存储空间管理的标准[2],删除那些使用率极低、浪费存储空间的光盘数据,筛选出那些使用价值和利用率都较高的随书光盘数据后,上传到网络中心服务器内。其次要充分发挥各交流渠道的作用,通过调查和统计搜集各项信息,开拓读者积极参加随书光盘管理建设的新模式。
  4.4提供随书光盘的复制服务
  随书光盘除了在网站上传播外,电子出版物的利用还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和设备,应尽可能为各类型、各层次读者提供利用图书馆的便利条件——光盘复制服务。每书一盘、且仅仅收藏于电子阅览室是无法满足读者需要的,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如光盘刻录机)等开展复制服务是提高光盘利用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复制,读者还可以利用电子阅览室以外的计算机设备解决藏与用的矛盾。
  5 如何更好利用随书光盘
  5.1 网络共享
  提供光盘的检索查询[3]、浏览下载是随书光盘网络共享的基本功能。随书光盘必须与图书配合使用体现了它复合性特点,而时效性则是它另一个重要的特点。由于现代社会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替无处不在,所以不少随书光盘内容在很短的时期内被新的内容替代,甚至被淘汰。像语言学习类、计算机类、考试类等图书的随书光盘时效性非常突出,如何处理好这两大特性,执行更合乎数字化时代节奏的方法来实现其价值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网络共享可以让随书光盘的价值获得实现,它利于读者在随书光盘的时效期内获得对知识的追索,通过网络共享的随书光盘内容可以从图书馆主页上完成检索、浏览、下载光盘等数字化选项。还没有上传网络进行共享的随书光盘,读者可以在主页上向管理员提出所需光盘共享申请,管理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复、查阅、上传的工作。通过网络共享既可以提高读者服务水平、提升随书光盘的使用价值,还可以让上传工作变得更加合理,克服了资源时效性与服务器空间有限的矛盾。
  5.2 自身建设
  首先,强调相关部门工作之间的相互协调,缩短从编目到加工、最后到上架的全过程,要想方设法避免随书光盘在此过程中造成的延期;把光盘合理进行科学分类、存放,方便读者查阅;做好后续的维护工作,既要求保证光盘正常流通,又不会损坏光盘或致其丢失。其次,将计算机硬件配套、网络技术维护作为工作的重点,不但要保证网络链接畅通,更要从光盘管理系统和读者在主页上提供的信息等多渠道及时更新网络数据,把数据的删除和增添作为一项系统工作,克服随书光盘时效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加数据库中有用的数据数量,合理规划硬盘空间,不断让硬件设备的利用率提升。要求电子阅览室多安装一些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经过调查,发现需求量比较大的阅读器有:AutoCAD、Protel Photoshop 、VFP Flash、3Dmax等应用软件及Microsoft Office2005 、FlashGet、金山快译、WinRAR 、RealPlayer等。应始终注意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除了对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涉及各门、各类专业培训之外,还应该强化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训练,使他们熟练了解相关软、硬件的使用,真正成为软、硬件应用的内行和读者的信息向导。有条件的话甚至还可以自己设计、开发管理软件,以便更好地帮助读者进行信息检索和光盘利用。
  5.3 加大随书光盘使用的宣传推介力度[HT]
  迄今为止,我们对随书光盘的宣传工作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而随书光盘量在不断增长,这对我们的宣传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可以在编目时对随书光盘的主要内容进行充分的描述,并在附盘图书上贴标识,[4]让读者在检索馆藏书目和借阅图书时能及时知道该书附带有光盘;也可以在新书通报与推荐中做相应的介绍;还可以在图书馆的主页上对随书光盘内容进行宣传以及开展利用随书光盘的相关讲座,并可以在馆内张贴醒目、直观简洁的使用指南、图文宣传报等,从多方面方便读者对随书光盘使用方法的掌握。
  总之,图书馆正步入开放式服务和信息共享化的时代,对于随书光盘的管理和利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管理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服务方式的改变,我们应不断开发和利用随书光盘的价值,不断更新和完善对光盘管理方法,为随书光盘的有效利用开辟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廖立顺.ILAS系统下的随书光盘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 (7):166.
  [2]李若云.网络环境下随书光盘的有效管理与利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5):138—139.
  [3]王显燕.也谈随书光盘的管理与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3):63—64.
  [4]周 勤.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网络化管理[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7(21):106—108.
  [5]蔡 琦.基于零增长理论的随书光盘系统实践[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6):82—83.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