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广西期刊概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廖晓云 时间:2014-06-25
  2.3 出版时间与周期
  民国时期,由于文化专制、经费困难、战争频繁、时局多变,大多数期刊存在的时间很短暂,有的仅出版3~4期甚至1~2期就销声匿迹,成为这一时期期刊出版的一个重要特点。许多期刊有过频繁停刊、复刊、改名、再复刊的经历,出版周期有三日刊、五日刊、周刊、旬刊、双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至不定期出版。以《广西建设》为例,1928年6月创刊时名为《广西建设月刊》,1929年3月出至第2卷第3期停刊;1932年1月复刊,改名《广西建设特刊》,周期为半年刊,1933年8月停刊;1943年在桂林复刊,改名为《广西建设季刊》,仅出1期;1946年2月再复刊,改名为《广西建设》,周期为月刊,1947年2月出至第2卷第2期终刊。又如广西省政府1949年11月创办的《戡建周刊》,其创刊号也是终刊号。
  2.4 印刷方式及外在样式
  清末,西方近代印刷机器和技术传入广西,进入民国后,印刷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故民国时期的广西期刊绝大多数为机器铅印、双面印刷。因油印设备简易、操作灵活,在条件艰苦的革命根据地及战时被许多期刊采用,如广西学生军出版的刊物,仅10%为铅印,其余皆为油印。这一时期期刊的开本绝大多数为16开,平装,纸张质量优劣不均,多数较为粗糙,内文竖排,由于缺少版本说明的统一规范,版权说明页内容各不相同,少数期刊附有照片。
  
  3 民国时期广西期刊的主要内容
  3.1 宣传统治者的政见及政绩
  民国时期,统治广西的实权力量先后是旧桂系军阀和新桂系军阀,在这种社会控制局势下,政府机关创办的期刊必然是为当权统治者服务的工具。旧桂系都督陆荣廷关于《广西公报》的通告说:“公报为公布法律命令之机关,东西各国莫不有之。兹经本都督谕饬,印刷所编辑刊行《广西公报》一种,此后关于中央及本省之法律法令与一切要政,按期登载,除将公布条例登载该报一律照办外,凡各官厅、营队、关卡及地方自治机关,均有购阅该报之义务,仰各一体遵照。”它的内容多是中央和省关于官职的任免,也有一些当时认为是较好的决定与措施,比如中央关于废除清皇朝公文程式旧规并拟定新公文书程式、中央有关选派学生留学办法草案等。新桂系执政后,大力提倡官办期刊,用以宣传方针、政策和政绩。新桂系办的《广西省政府公报》主要内容是记载全省要政,公布政策法令、官员任命、会议记录等。新桂系统治时期,国民党及政府机关团体创办的期刊在广西期刊阵营中占据主力地位。例如仅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创办的期刊就有《革命妇女》《党务通讯》《党讯》《党声周刊》《党员通讯》《南方杂志》《反日周刊》等,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创办的期刊有《半月刊》《创进》《军事月刊》《政训旬刊》等,无一不是大力为自己的阵营服务。广西省政府及所属各厅局创办的期刊也是如此,如《广西省训练团团刊》主要为培养、训练广西地方行政干部服务,《广西警察》则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新桂系为宣传警察常识与法令、辅导警察训练以加强专制统治的刊物。既然这些期刊被当做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和地位巩固的宣传舆论工具,那么对于持不同政见的言论必然持排斥态度,因此反共、剿共也是民国时期广西期刊的一个重要内容。
  3.2 宣传先进的思想文化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代,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则是启蒙与救亡两大主题。民国初期,一批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接受了西方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学说,开展了一场气势磅礴的新文化运动,广西的新式知识分子也以期刊为阵地,广泛宣传先进的革命理论,批判封建主义思想,进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启蒙。如《广西教育旬刊》以宣传三民主义、介绍西方教育和培养本省人才为宗旨;《妇女之光》以发动和宣传妇女运动为主要内容,宣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务求废除娼妓、纳妾、养婢等陋习。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加紧了全面侵华的步伐,在这生死存亡的最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广西出版了大量宣传抗日救亡的期刊,救亡取代启蒙成为时代的主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宣传抗日爱国思想,增强团结对外的凝聚力,树立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如《充实力量完成抗日救国任务》(载《正路》1937年新1卷1期)、《怎样争取最后胜利》( 载《广西建设研究月刊》1939年1卷3期)、《动员全国民众力量争取抗战最后胜利》( 载《干校校刊》1938年1卷22期)、《以必胜决心迎接抗战第四年》( 载《抗战时代》1940年2卷2期)等;第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罪行和阴谋活动,报道抗战形势和进程,激励广大人民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如《最近敌机狂袭本省与我们的对策》( 载《克敌周刊》1938年30期)、《沦陷区内倭寇的残暴兽行》( 载《抗战时代》1941年3卷3期)、《广西学生军开往前线》( 载《抗战》1938年52期)、《当前的政治形势与学生救亡工作》( 载《创进半月刊》1937年新2卷6期)等;第三,揭露和批判违反抗战、团结的言论和观点,如《汪精卫叛国与敌阁改组》(载《干校校刊》1939年3卷1期)、《汪精卫谬论的驳斥》(载《时论分析》1939年12期)等。这些期刊在推动广西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3.3 反映广西地方的社会、人物、事件
  民国时期的广西期刊立足于本地,着重反映广西地方的社会、人物、事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一是《广西省政府公报》等政府机关团体创办的期刊,登载了当时广西的各种政策、法令以及调查统计数据,如《广西统计月报》设有统计研究、调查报告、统计资料等栏目,刊载广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部门、各行业的各种统计表;二是登载了大量广西的人物、事件,虽然其中不乏消极乃至反动的一面,但要肯定它们客观真实的一面及其记录地方历史的功能,如《炮火下的宾阳青年》( 载《西南青年》1940年3期)、《广西人在湖南》( 载《全面战周刊》1938年22期)、《在艰苦中完成的桂柳铁路》( 载《建设研究》1940年3卷1期)、《广西添设飞机场》( 载《航空月刊》1928年17期)等。为广西保留了大量地方史料。
  3.4 记载广西的学术研究成果
  民国时期广西出版的期刊中,登载了一定数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如《对于广西农业改良问题之建议》(载《广西建设月刊》1928年1卷5期)、《广西森林问题》(载《广西留京学会学报》1931年2期)、《疏浚红水河滩险报告》(载《建设汇刊》1937年1期)、《苗瑶民族源流考》(载《复旦大学广西同学会会刊》1933年创刊号)、《广西土官故实采访录》(载《广西文献期刊》1948年创刊号),等等,是研究人员对广西的自然资源和社会人文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的成果。又如《广西水陆交通之今昔及将来》(载《广西建设特刊》1932年1期)、《从广西的政治建设到抗战建国的政治》(载《全面战周刊》1938年31期)、《广西边防建设刍议》(载《新广西旬报》1928年3卷15期)、《建设新广西与改革风俗》(载《群言》1935年12卷2期)、《从地方自治的立场论土地政策》(载《广西民政》1946年1卷7、8期)、《实施广西建设计划大纲与新县制》(载《抗战时代》1941年4卷4期),等等,从不同行业、不同角度探讨建设广西的问题与途径。这些研究广西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少数民族、历史、地理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4 结 语
  期刊从来都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直接反映,并深深打上了时代、地域和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人的思想意识与行为烙印。民国时期广西出版的期刊同样遵循了这种规律,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反映了民国时期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构成了广西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广西通志馆,等.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下)[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2] 钟文典.《广西通史》(第三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3]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出版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4]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广西概况[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5] 彭继良.广西新闻事业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6] 宋应离.中国期刊发展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7] 广西新闻出版局出版志编辑室.广西出版史志资料(第五辑)[M].1991.
  [8] 广西大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广西大百科全书•历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9] 桂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桂林市志(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7.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