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唱和词》手稿修复工作札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孙永平 时间:2014-06-25
  [摘 要] 历史名人的手稿、信札均属绝品,颇具价值 。在古籍修复中要怎样既不违背“整旧如旧”的原则,又能够使这些名人手稿、信札经过修 复后得到更好的 保护,这是每一位古籍修复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本文以修复名人手稿《王龙唱和词》的 工作札记为缘起,进一步探讨古籍修复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王龙唱和词》;脱酸;防虫;经折装
  
  1 《王龙唱和词》手稿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广西图书馆”)所藏的《王龙唱和词》手稿(以下简称“ 手稿”)是由龙榆生先生于1964年捐赠的。除了王鹏运、龙继栋二人的唱和词手稿及王鹏运 词稿6件外,还有龙榆生手迹以及中山大学冼玉清教授致龙榆生书函1札、王鹏运先生遗照1 帧。6件词稿均以宣纸书就,展开规格为245×289mm,对折规格为245×144.5mm;冼玉清致 龙榆生的书函 书于“琅轩馆笺”上,规格为243×115mm;王鹏运遗照大小为149×98mm;遗照托板为硬纸 皮制成,上署有“北平和平摄影社”,大小为243×163mm,上有龙榆生的题词手迹。
   “手稿”原存放在牛皮纸制的信封内,正面相对而折,且均托裱了两层,虫蛀等机械性破损 不大,但纸张酸性已接近中度(PH值<6.2),颜色泛黄。据此,“手稿”的基本情况可概 括为:无装帧形制,破损以酸化和虫蛀为主。
  2 修复方案、方法与步骤
  作为广西图书馆申报第二批全国珍贵古籍名录的文献,这部颇具保存价值的 “手稿”急需更好地保护。笔者主要从纸张的整治和装帧形制的制作两方面着手制定“手稿 ” 修复方案,目的是杜绝酸化和虫蛀对手稿的危害。
  2.1 修复方案
  (1)在修复“手稿”的同时,对其纸张进行脱酸和防虫处理;
  (2)制作一经折装范本,规格为290×170mm,将修复后的“手稿”置于其中;
  (3)制作一竹片,作翻阅“手稿”之用,以避免人手的直接接触;
  (4)制作一包装袋,做盛藏“手稿”之用。
  2.2 修复方法与步骤
  2.2.1 “手稿”的排序。
  因为“手稿”原本无序,所以对其进行排序就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该“手稿”既然定名 为《王龙唱和词》,本应将王鹏运遗像置于最前,后依次为王鹏运与龙继栋唱和词手迹、王 鹏运手迹、冼玉清致龙榆生书函。但是,龙榆生先生捐赠的书函手迹却写在王鹏运词手迹 的右页原空白处(见图1),因此,笔者在综合考虑了“手迹”名称、内容以及形制等方面 的因素后,确定排序:王鹏运遗像——王鹏运词手迹——王鹏运、龙继栋唱和词手迹— —冼玉清致龙榆生书函。
  [JZ][HT5”H]图1[TS)]2.2.2 揭托裱纸。喷水(即0.05%的石灰溶液)揭去原托裱纸,用揭下的托 裱纸修补“手稿” 破损之处。这一 环节,既对“手稿”纸张进行了第一次脱酸[1],同时,又留下原托裱纸作修补 “手 稿”之用,保证了修补用纸与“手稿”纸张的纸性相同且纸色相近。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