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冬梅 熊丽华 时间:2014-06-25

  [摘 要]以哈尔滨市公共图书馆为例,通过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心理需求以及阅读倾向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和掌握本地区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需求,特别是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的需求,据此有针对性地做好老年读者的服务工作,为全社会倡导和推行的“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尽一份力。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老龄化;读者服务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一大挑战。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以及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因此,关注“人口老龄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面临的问题。
  公共图书馆作为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是开展社会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场所,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在人口老龄化时代,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积极为老年读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哈尔滨市老年人的基本现状
  2009年1月,哈尔滨市统计部门对哈尔滨市8个城区千余老人及家庭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哈市市区现有60岁以上人口近70万,老年人口占市区人口的13.5%。按照国际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哈尔滨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在市区老年人中,60—70岁的“青年老人”有近33万,70—80岁的“中年老人”有近24万,80岁以上的“老老人”有近13万人。哈尔滨市“中、青年老人”所占比例较大,为全部老人的81.4%。
  (3)在整个市区的近70万老人中,有九成老人对目前物质生活现状持乐观和满意态度;有55%的老人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想法和要求,希望精神文化生活内容丰富些,渴望精神养老。[1]
  
  2 哈尔滨市图书馆老年读者的基本情况
  以2008年哈尔滨市图书馆统计报表及相关调查问卷为依据,得出我馆老年读者的基本情况如下。
  2.1 老年读者的年龄情况
  2008年哈尔滨市图书馆年接待读者为90万人次,其中老年读者在总接待人次中位居第三,在青年读者和中年读者之后、少儿读者之前。具体所占比例的情况为:青年读者为50%(45万),中年读者为25%(22.5万),老年读者为15%(13.5万),少儿读者为10%(9万)。[2]另外,在到馆的老年读者中,“青年老人”占70%,“中年老人”占27%,“老老人”占3%。这表明到馆的老年读者绝大部分是六七十岁的“中青年老人”,80岁以上的“老老人”并不多见。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与他们自身的喜好、精力,特别是身体健康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公共图书馆积极开展为老年读者送书上门服务应是一项十分必要的服务措施。
  2.2 老年读者的性别情况
  从近两年我馆读者性别比例构成情况来看,男女比例由60%∶40%到53%∶47%,男女比例正逐步缩小。这表明女性读者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在不断加大,阅读意识也在不断提高,闲暇时间用来到图书馆阅读的比例也在进一步扩大。但这主要集中体现在青年女性读者身上。在老年读者中,男女性别比例相差较为悬殊,女性仅占总数的11%,男性则占89%。说明老年读者中男性读者的阅读意识以及利用图书馆的意识要远远大于女性读者。这或许与老年女性的学识水平、思想观念、身体状况以及家庭负担较重有一定关系,退休后的女性大多愿选择待在家中,操持家务、照顾家人、帮助子女照看或接送孩子等。为此,图书馆应将把“如何让女性老人也能充分享受到知识盛宴,体会到精神文化生活的快乐”纳入到今后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日程上来。
  2.3 老年读者在各窗口部门的分布情况
  现有外借办证读者6万人,其中70岁以上老人为142人,60岁以上老人总共不到500人,仅占办证人数的0.83%。在报刊读者群中,老年读者所占比例较高,能达到30%左右。通过认真研究和分析老年读者在馆的分布情况,了解他们的阅读倾向和喜好,做好文献的布局和调整,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是做好老年读者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
  2.4 老年读者参与读者读书成果竞赛的情况
  我馆读者读书成果竞赛每两年一届,目前已举办五届。竞赛要求:凡是具备在规定时限内来我馆查阅过书刊等文献资料、网上资源以及馆内数据库资源,并取得了一定读书成果(包括著书立说、论文发表、科研项目、发明、专利等)的读者均可报名参赛。
  在第五届读者读书成果竞赛中有161位读者入围,有36位读者获得了奖项。其中老年读者18人,占参赛读者的11.2%,获奖的老年读者6人,占获奖读者的16.7%。由此看出,我馆的老年读者队伍不乏这样一批研究型读者,他们有较高的学术能力和水平,有良好阅读和学习习惯,尽管他们年事已高,但学习的心劲不减,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
  尽管每年都有13.5万左右的老年读者来馆阅读,但相对哈尔滨市近70万的老年人口来说,仍显不够。在新形势下,如何吸引更多的老年人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是摆在我们每位图书馆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3 老年读者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探微
  3.1 老年读者的阅读心理
  3.1.1 固化心理。很多老人在离退休前就有读书看报的习惯,有固定的阅读范围和对象。图书馆有着较丰富的馆藏资源,再加上便利的交通、幽雅的环境、先进的设施、完善的服务,能够较好地满足他们阅读的需要,到图书馆阅读也是他们习惯性阅读心理的体现。图书馆中,有他们固定的活动场所、几份必读的报纸、某类喜爱的图书或杂志、较固定的到馆频率和阅读时间。他们到馆阅读活动非常有规律,喜爱传统的模式,不太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为此,在公共图书馆中设立老年人阅览室、开辟老年人专门坐席,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参加的专题讲座等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3.1.2 渴望获得尊重的心理。年纪大的人,大多希望能够获得别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理解和尊重。为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接待老年读者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服务要耐心、细致,要让他们在图书馆中能够享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日常工作中,要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征求他们的意见或建议,虚心接受他们的批评和指正,不断改进服务工作,让图书馆员成为他们的贴心人。
  3.1.3 社会交往的心理。人到老年,离开几十年熟悉的工作岗位,常会感到失落和孤独。他们渴望同社会保持联系,增加社会交流,愿意参与社会活动。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活动场所,能够满足老年人社会交往的需求。“图书馆可以作为老年读者相互交流的中心,成为他们与社会保持联系的窗口”。[3]
  以上是老年读者到馆阅读的几种常见的心理,需要馆员在服务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老年读者是图书馆读者中的一类特殊人群,由于他们年岁偏高、健康状况欠佳,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来图书馆阅读时,需要馆员格外注意,要勤走动、勤观察,以防止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突发意外。当然在到馆读者中也还存在这样一些老年读者,他们中有的性格急躁、情绪不稳定,有的记忆力衰退、忘性较大;有的耳背、听觉较差;有的神经敏感、好猜疑等,常会因一些不顺心的小事而情绪激动,甚至大动干戈。如为争抢一份心怡的报纸、一本爱读的小说,与他人争执不休,表现不够理智。这些现象的出现既影响了读者来馆阅读的大好心情,又打乱了图书馆安静的阅读环境和阅读秩序,同时也给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认真研究和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