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联机联合编目系统现状发展探讨
[摘 要]重点介绍了我国主要的5家联机联合编目系统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目前所存在的标准规范、质量控制、数据库建设和用户服务、协作与共享、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联机联合编目系统;资源共享;图书馆
联机联合编目系统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由若干成员馆采用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共同参与和分担的、编目数据可实时共享的编目系统。它具有在线、机读、动态、可不断扩充和完善、共享等特点。其宗旨在于逐步建立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联合书目数据库,供各类图书馆和科研人员共享书目成果和文献资源。
1 我国主要的联机联合编目系统介绍
我国联机联合编目系统起源于20世纪末,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出现了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和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心等一些具有一定规模、得到业界认可、在联编事业上作出突出贡献的联机联合编目系统。
1.1 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OLCC)[1]
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成立于1997年10月,为非营利性机构,依托于国家图书馆及各成员馆,采用中心—分中心—成员馆的组织形式,现已发展成员馆670多家,使用单位超过1 100家。中心现有书目数据库34个,合计600多万条记录,主要侧重中文社会科学类文献,年上传数据量约9万条,年下载量约250万条。中心采用的是深圳科图公司自行开发的UACN联合编目系统,可为用户提供联机编目、编目员培训、公共检索等服务。收费标准为:网上下载中文普通图书数据0.15元/条;e-mail传送数据0.50元/条。在对数据的质量控制方面,中心采用了严格的质控检查机制,对编目员进行培训和认证,并由专人审校上传数据。中心也很重视与国际国内及跨行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已与美国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合作,将上传170万余条中文文献书目数据,同时与中版通合作,尝试基于电子样书的书目数据加工。该中心的优点是:与国际图书馆交流通畅,调整编目规则及时;有专人从事名称、主题规范档的建设,书目数据质量高。
1.2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心(CUCC)[2]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心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两大服务中心之一,始建于1997年,2000年3月正式启动。已发展成员馆600多家,用户达1 300家。现有5个数据库约236万条记录,主要侧重于教学参考、教学辅助及科学研究类文献,年上传数据量约15万条,年下载量达700万条。中心还在华南、华东南、华中、西南等地建立了镜像服务站,并计划把联合目录数据库发展为以印刷型书刊书目记录为主流产品的多媒体联合数据库。中心使用的系统由CALIS自主开发,可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包括公共检索、联机编目、协调采购、文献传递、电子资源导航等。采用交年费的方式,收费标准为:高校馆0.20元/条、公共馆0.5元/条、商业用户1.50元/条。在对数据的质量控制方面,中心采用划分用户级别、认证编目员资格、进行质量评比等办法。CALIS联机编目中心也注重国际方面的交流,与美国OCLC、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日本NII、香港大学图书馆联合会(JULAC)等著名机构开展了文献的共享合作。
1.3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系统(UNICAT)[3]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系统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始建于2002年,于2004年5月全面开通并提供服务。目前已拥有成员馆500多家,以中国科学院各馆及高校图书馆为主,采用“中心—成员馆”的管理模式。联机联合编目数据库是一个多学科的大型数据库,包含6个子库,数据库总记录100余万条,文献资源的专业性强,年上传数据量近6万条,下载数据量2万多条。中心使用的系统是与韩国合作开发的联机编目系统,可为用户提供联机编目、文献检索、原文传递、馆际互借等服务。收费标准采用年费制,第一年2 800元,第二年开始每年600元。目前该中心还集成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开通的电子资源,并与Google Scholar成功链接,面向科学院和全国的科研工作者开放学术信息资源,为我国的科研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4 上海市文献联合编目中心(SIUCC)[4]
上海市文献联合编目中心成立于2001年,隶属上海市人民政府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领导小组办公室。目前直接用户已达252家,间接用户600多家。该中心现有1个综合性数据库,书目数据约250万条,以中外文图书和报刊资料为主,年上传数据量28万条,年下载数据量41万条。中心采用的系统是深圳科图公司自行开发的UACN联合编目系统,可为用户提供联机编目、读者检索、编目员培训等服务。收费标准为0.6元/条,每下载10 000条奖励1 000条。其质量控制方式采取编目员认证制度,并定期邀请OCLC资深编目员前来讲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编目队伍。近年来,在OCLC、RLIN、SILAS等大型联机编目系统中以及美、加、新等多家图书馆均有该中心制作的数据。
1.5 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CRLNet)[5]
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于2000年由深圳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共同创建。现有成员馆70多家,采用“中心—分中心—成员馆”的管理模式。书目数据以地方文献为特色,书目记录达190多万条,年数据上传量约10万余条、下载量约60万条。中心使用的系统为深圳科图公司自行开发的UACN联合编目系统,可为用户提供联机编目、公共检索、编目员培训等服务,[JP2]数据下载收费标准为0.15元/条。质量控制方面采用编目员认证制度,通过质量排行榜,实行末位淘汰制。其优点是:地方出版物编目数据完整,24小时即时上传,编目时差短。[JP]
2 问题和思考
总体看来,我国的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能够发展成初具规模、运行良好、用户众多、跨业共享的局面,可以说在初期的发展是相当成功的,也为今后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如此短的时间便迅速发展出多个大型的联合编目系统,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项。
2.1 标准和规范问题
对于编目中心来说,标准统一的编目数据是其数据维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都会出台本系统成员馆所必须遵守的编目细则,以利于其数据库的管理和使用。但同时也造成了各编目中心的规则分歧,不但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出现“加入编目中心越多,工作量越大”的怪现象,也影响到不同体系联机编目中心的进一步合作。因此要依据国际标准,尽快制定通行全国的标准和规范并贯彻执行,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只有统一编目工作的各项标准,积极与国际接轨,才能推动联合编目工作向纵深发展,为中文数据走向世界做好充分的准备。
2.2 质量控制问题
由于质量控制和编目规则的关系密切,所以编目规则的不同造成了各编目中心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差异,但随着全国标准和规范的制订与实施,这一问题应该可以得到解决。另外,就质量控制的效果来说,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对数据的审核较为严格,影响成员馆上传意愿及数据更新速度;CALIS联合编目中心区分用户级别,没有被授权但最先获得文献的单位需要等待授权馆先上传,影响数据发布的即时性;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24小时即时上传,虽然保证了数据上传的即时性,但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编目员的素质有待加强[6]。因此,要做好质量控制:一要推行统一的编目员认证制度,保证提交给各个编目中心的数据标准统一、著录规范;二要把握好质量控制和数据更新之间的关系,在严格控制数据质量的同时,兼顾数据更新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