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图书馆岗位设置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关键词]图书馆岗位;岗位设置
近年来,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设置改革的呼声渐高。当然,这源于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需要。对于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说法,已酝酿了多年,现在终于要付诸实施了。但是,岗位如何设置,确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对于图书馆的岗位设置问题,已有不少讨论和实践,笔者也曾主持制定过图书馆岗位序列并对其发表过议论。但是,对于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应得到更好的论证和研究。笔者认为,应结合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对图书馆的岗位设置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
1 回顾与比较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对岗位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岗位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这个概念内涵在图书馆的岗位设置历程里是很熟悉的。笔者试图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广西图书馆)八十年代的岗位规范、九十年代的岗位职级说起,通过新旧理念的论证,对新时代的岗位工资进行推理、研究。
1.1 八十年代的岗位规范
为了提高广西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水平,使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在八十年代末,我们借鉴了国家图书馆、湖南省等图书馆的做法,编制了图书馆岗位规范《广西图书馆各部、科、室工作规范》。
该规范包括了对广西图书馆的15个部、科、室和90个岗位的工作要求(如表1)。
特点归纳:
1 根据工作序列确定岗位,对岗位的描述比较具体:
2 与等级和奖金不挂钩。
该岗位规范将中文图书采访岗位的工作内容、质量要求、人员水平、工作定额及岗位人数一一作了详尽规定,使中文图书采访岗位的工作有了准则和要求,使该工作走人规范化的轨道。其他岗位也是如此。
《广西图书馆各部、科、室工作规范》的岗位设置如以上概念一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是广西图书馆进行岗位考虑的初级阶段,是该馆实行岗位责任制的前提,并为今后的岗位设置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但是,按工序设置的岗位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其岗位级别不易确定(笔者已撰文论述);此外,该工作规范没有配套文件,与岗位检查、奖金(更不用说工资了)不挂钩,应该说,其起到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
1.2 九十年代的岗位职级
九十年代,在一股改革春风的推动下,广西图书馆参考了广东诸馆的做法,将广东中山图书馆按职称套职级及广州图书馆按岗位定职级的做法结合起来,并结合该馆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广西图书馆岗位设置及岗位津贴发放标准》(如表2)。
特点归纳:
1 将一个工作序列分为几个岗位和级别,如,采访工作就分为:采访审阅(一)、(二);采购(一)、(二);交换邮购(一)、(二),分别在不同的岗位级别;
2 岗位级别与馆内的奖金发放挂钩,在什么岗位就领什么奖金。
《广西图书馆岗位设置及岗位津贴发放标准》是将岗位工作分级的雏形文件。根据当时对岗位的评价标准,将不同的岗位划分为五个等级。级别高的,如采访审阅岗就请职称比较高的馆员来做,岗位津贴相应就高一些;采取分值的办法计算奖金并按不同等级的岗位发放,使奖金发放有了岗位的区别并使其规范化。如采访审阅(一)的分值是12,按每分值10元算,就应得到120元的津贴,而采购(一)的津贴是100元。该标准和以后修改的几稿标准,使馆员们有了按岗取酬(奖金及津贴)的意识,对调动馆员的积极性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该标准比八十年代的岗位规范又进了一步。
上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化的辩证思考
下一篇:读者权利的法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