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省与江苏高校图书馆事业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2)信息意识教育。信息意识教育是用户对信息的作用、需求、检索行为、吸收和利用的自觉意识。信息意识教育能帮助用户树立强烈的信息意识,提高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使用户具有较强的信息敏锐感和洞察力,培养他们对信息的搜集、吸收、选择和综合运用能力。
(3)信息技能教育。包括信息获取能力教育、阅读方法教育、信息检索知识教育、电子和网络文献资源检索与利用的方法教育。
(4)信息政策、法律与道德教育。信息政策、法律与道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用户教育的一项全新内容,在保护知识产权等信息环境下,自觉遵守信息政策和法律,重视信息伦理体系的构建[6]。江苏高校图书馆应研究在信息政策、法律与道德教育方面如何能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便在江苏建设教育强省中体现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教育。
4.3确立江苏高校图书馆“适度超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江苏省“十一五”规划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高等教育作为江苏教育发展的三大重点之一,优化高等教育的发展。2009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又进一步强调要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文化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为具有教育职能的公益性服务事业的高校图书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馆与教育的相互联系和促进作用,政府在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同时,必然要求为教育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高校图书馆也要相应确立“适度超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保证在建设教育强省中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主导作用。
4.4组建一支江苏高校图书馆科研信息联合服务队伍,推动教育强省的建设
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每个高校图书馆个体而言,文献信息保障和服务人员能力及财力上都难以有效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组建一支江苏高校图书馆联合服务队伍,能打破高校图书馆自我发展的封闭状态,推动高校图书馆系统开放式的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自觉服务于区域经济,实现图书馆资源的优化配置,走江苏高校图书馆信息联合服务的内涵发展道路。
联合服务队伍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江苏各高校图书馆内科技情报骨干组成的联队,他们是信息传递服务的主体承担者,活跃在省内的第一线;二是联合各大高校系部学科带头人、专业学科专家,组成课题攻关的科研队伍[7]。在涉及区域内某一相关专题课题攻关时,江苏各高校学科带头人就成为联合队伍中的核心“解题者”,再通过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联队将科技资源转向社会,为江苏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实践教育强省的内涵建设。
4.5开发高校毕业生资源,加强毕业生与母校的联系和合作
毕业生是高校独有的优势资源。江苏高校每年有大量毕业生走向社会,并在各地开创事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在各个领域里取得不俗的成就,他们与地方经济联系得更加紧密,更能掌握地方经济的发展和需求。如果我们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毕业生以母校为基础联合起来,依托高校图书馆,为毕业生提供回报母校的专用信息平台,必定大有作为,定能结出丰硕成果,真正实现“今天你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你为荣”的良好愿望[8],为江苏教育和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邱白莉,杨晓红.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基础分析[J].教育现代化,2006(7):7—9.
[2] 李星云.“教育强省”背景下的江苏普通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3):112—115.
[3] 金明华,陈万寅,邹小筑.江苏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1):38—42.
[4] 吴慰慈.图书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3.
[5] 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3.
[6] 张树华,王京山,刘绿茵,等.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信息服务[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123.
[7] 顾永时.长三角高校图书馆服务区域经济初探[J].情报探索,2007(11):40—42.
[8] 顾永时.关于长三角高校图书馆联合服务的若干思考[J].现代情报,2007(12):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