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课分阶段多模式教学的实践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戚敏 梁晓天 石德万 时间:2014-06-25
  [摘要]针对目前信息检索课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课程的基础理论教学阶段及检索应用教学阶段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互换、合作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并探讨了各种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情况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PBL教学
  
  信息检索课作为一门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课程目前在高校普遍开设,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尤为突出的是在教学方法上,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学过程枯燥乏味,难于提起学生兴趣,学生只被动听讲很少主动思考。…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发展,智能化信息整合优化技术的采用使得计算机检索文献的功能越来越强,检索技巧越来越简单化,以主讲检索技能为核心的信息检索课也必然受到挑战。该课虽安排有检索实习,但学生多是依葫芦画瓢,一旦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时,却不知该从何下手。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行之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笔者认为,采用分阶段的多种教学模式,将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互换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结合起来,可能会取得良好效果。
  信息检索教学过程可分为检索基础理论教学和检索应用教学两个阶段,为保证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前一阶段宜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检索应用阶段教学则因其实践性,采用以“基于问题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1 检索基础理论阶段的教学
  
  检索基础理论阶段的讲授模式重点应解决课程“单调枯燥,不吸引人”的问题。
  1.1 创设问题启发法
  创设问题、确立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参与教学。
  据调查,生长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一方面认为从网络检索获取信息是件非常简单的事,另一方面认为信息检索理论枯燥乏味,因而不愿在这门课投入太多精力。以至实际应用时,动手能力较差,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无所适从,因而有必要在开课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那些低年级信息需求不迫切的学生,在开课之前把问题抛给学生,如“你认为信息对你重要吗?为什么?你对自己的信息素质评价怎样?你能快速、高效、准确、全面地获取你所需的知识、信息吗?”等,以便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暴露问题,促使学生带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提出即将开始的毕业论文(设计)开题需要查找信息资料所要面临的问题,为学生寻找和创造需求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带着需要学。
  1.2 设身处地启发法
  检索理论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和指南,却难以吸引学生。如何缩短与这些理论的距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些理论的指导作用,是我们应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熟悉的事情人手并结合实践进行检索理论的教学,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例如,讲检索原理、检索语言、检索工具等内容时,模拟他们到图书馆找书、在网上查资料的过程,或者让学生自己讲述这个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继而引入检索原理,引导学生探寻检索的实质,并由此进入检索语言的教学,结合图书馆的书刊排放和查找讲解分类语言;结合在具体的数据库检索用到关键词、主题词等实例讲解主题语言,使学生感受到这些理论实实在在的作用。讲到检索工具,可以讲述一下百度、Google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熟悉的搜索引擎人手逐渐扩展到其他类型的检索工具。
  1.3 案例教学法
  检索技术及检索策略是检索理论的重点内容。为了解决某个检索问题,需要运用检索技术、制定检索策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检索案例。
  在信息检索教学中,应较多的采用案例示例解析法,即教师引入一个检索案例,通过对某一典型案例的分析评价、说明和解释当堂课讲授的中心内容或某一知识要点的方法。这种方法重视的不是答案,而是得出有效答案的过程,使学生独立思考,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具有方便、简单、实用等诸多特点,并有助于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习能力。此外,还可以使授课变得生动、具体、耐人寻味。
  为保证教学效果,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比如案例的选择、理论知识点教授与案例分析的有机融合。真实感较强的案例内容容易使学生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检索教学的案例可以来源于各种科研成果和立项查新、研究生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课题、检索咨询、以往学生的检索实习报告等,还可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发展,选择较热门的受学生关注的课题进行分析。另外,选择的案例专指性要适中,以便讲解为了达到较高查全率和较高查准率而采用不同的检索策略;选择的案例应涉及显性概念和隐形概念,以便做主题分析时用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检索提问标引。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运用案例研讨评析法,即对案例提出相关的问题(疑点、难点),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分析、研讨和解疑,使学生积极思考,吸收消化教学内容,化解疑点、难点。
  
  2 检索应用阶段的教学
  
  现阶段教学的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检索策略与信息资源去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及对信息进行评价、利用,在实践中提高检索技能、拓宽专业知识,以体现这门课在学习、科研和工作中的价值。我们在此阶段引入PBL教学法,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PBL教学法,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真实问题情景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的问题,来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15’PBL教学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平台,改变了沿用多年的“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复习知识、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代之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收集知识解决问题,教师总结评价”的新学习方式。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自身创造潜能得以充分挖掘,激活创新性思维,学有所得,得而有思,思则有进。因而,PBL模式的运用有力地提高了信息检索课的教学质量,促进检索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检索应用教学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各种检索工具的熟悉和运用阶段,第二阶段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阶段。
  2.1 各种检索工具的熟悉和运用阶段
  2.1.1 创设具有一定背景的不同问题。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分别需要哪些类型的文献,如有需要系统的知识、专深的理论的(来源于图

书、学位论文等);有需要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前沿的研究的(来源于专利、会议论文、期刊论文、科技报告等)。但这里只做简单介绍和适当的推荐,把如何选择和利用检索工具、如何构建检索策略、如何运用检索技巧、如何评价利用检出的信息资源等问题留给学生。
  问题的设计是PBL教学的难点和关键。问题设计得好,不仅能涵盖应学的知识点,还能轻松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因此,问题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真实性。只有在课题研究、信息检索中产生的问题,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可以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课题,或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
  (2)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PBL知识的随机性。在设计和实施PBL时,需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平衡,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最大限度地涵盖特定检索工具的相关内容,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尽量包含在问题当中。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彼此相互联系的问题中,从多种角度反复感知概念并应用思维技能,从而促进自己深入学习,确保所学知识既具有系统性又不封闭,既具有现实性又不零散。
  (3)每个问题都应是知识应用层次的,而不是知识复述层次的,PBL教学应把已学过的概念及原理应用到具体多样的情境之中。
  问题情景的创设除了用文本描述外,用图片、音频、视频或动画等多媒体技术进行问题设计更能使学生进入真实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例如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通过演示汶川地震中社会各界的救援、援建场面促使学生思考,让学生如身临其中,运用检索知识积极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问题情境的创设除了通过任课老师对课题背景的介绍引出问题,还可以请学科专业教师来介绍该学科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沿和动向及目前的热点和难点,引起学生的兴趣,指引他们利用所学的信息检索技能去自己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2.1.2 小组探究。根据学生的对课题的兴趣,组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讨论确定所用的检索工具。通过上机自己去了解收录某种文献类型的检索工具的学科范围、时间范围、检索功能、检索技巧等,再通过小组讨论检索策略的制定、实施和调整,自主检索并归纳、整理、总结检索得到的文献,解决本阶段提出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小组通过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学习要点,包括检索工具的利用、检索基本理论及与问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在通过自主学习满足既定的学习需要以后,再回到小组交流新学到的知识以及学过的检索策略方面的知识,讨论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并各自上机检索。这个过程可安排在电子阅览室内进行,便于上机学习检索工具的应用及随后的讨论,便于在上机检索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该过程由一人负责进行记录,教师从一个小组转到另一个小组,参与和引导讨论,提供答疑,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2.1.3 小组汇总、演示。各组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汇总,并派代表上台讲述收录某类型文献的检索工具的特点、使用及检索过程。一方面检验其学习成果。另一方面让没接触过这种检索工具的其他小组了解并参与质询和讨论。学生与教师角色进行互换,不仅促使学生学会了用一门方法性的学科指导自己的专业学习,更重要的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与个人特长。
  2.1.4 教师评价、补充。教师评价、总结、补充,可做必要的演示,再让各组交叉实践,使每一个人对各种检索工具都能了解掌握。教师的点评补充是在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发现了问题后进行的,因而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效果是一言堂式的教学所不可能获得的。
  2.2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阶段
  “知源、知取、知用”是信息检索课要解决的三要素。如果说第一阶段重在“知源、知取”,那么第二阶段就要把教学的重点转向“知用”,即掌握检索特定课题的实战方法与技巧。只有掌握与了解信息资源大森林的全方位知识,才能很好地掌握检索特定课题的实战方法与技巧,因此第二阶段重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此阶段继续采用PBL教学法。
  首先问题的创设充分体现以“用”为目的,结合学生毕业设计课题开题、科研开题、课题查新、成果鉴定、定题跟踪、融投资论证、企业产品研发、企业决策、广告、策划、营销、财务、预测等方面所需的信息调研,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小组探究仍以兴趣作为分组的原则,共同设计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包括:(1)信息源的选择,不应限于某个或某类专业数据库;(2)检索策略的制定,包括选择检索词、组配方式等,不同的数据库其检索词和组配方式有所不同。通过反复检索、分析和判断,不断修正检索结果。这一阶段应特别注重信息的鉴别、分析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一些案例如可行性分析报告、科技查新案例等,了解从文献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对信息进行鉴别、分析,最终鉴别检索结果,选择有用的资料,提炼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对不同的检索结果展开讨论,通过比较各自的结果,对文献信息再次进行评价、鉴别、筛选,以保证对有关问题达成共识。
  最后小组代表用Powerpoint等手段上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对问题的深化理解、知识的掌握运用和能力的训练提高大有裨益,并可消除学生对问题的片面看法或错误理解。而教师对各小组案例优缺点的点评,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对他们在完成案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忽视的知识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讲解,加深和巩固了学生的检索知识,提高其综合信息素质。
  
  3 结语
  
  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表明,采用以上分阶段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受到学生普遍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使信息检索课程不断地深入、发展与提高,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实验、总结和调整。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