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数据库的非特色现象举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肖琼 时间:2014-06-25
  [摘要]即使是主题非常明确、单一的特色数据库,其中也存在部分数据完全适用于其他主题同样明确、单一的特色数据库的情况,出现特色数据库之间的共生问题,这种非特色现象的存在是特色数据库建设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明确这种现象的存在,既有利于理解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特征,有利于以特色数据库的广泛建设为基础,在技术准备、统一人口等方面加强研究和合作,最终形成面对使用者的以数字化信息集合数据库为载体的相对(虚拟)整体,满足不同信息咨询需求的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特色数据库;建设;非特色现象
  
  1 特色数据库的一般特点与局限
  
  1.1 特色数据库的一般特点
  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是建立在馆藏特色基础之上,或以地区特色、专业(行业、学科)特色为主要表征的可供共享的主题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地区,或者地区性的专业(行业、学科)特色,往往是造就馆藏特色的起因。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各系统、各类型图书馆,在馆藏文献信息内容上各有所长,各有特色。专业图书馆因拥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其馆藏文献专业性突出,具有建设专门学科特色数据库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公共图书馆则根据它们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广征博采,一般而言,地方文献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的优越条件。
  1.2 特色数据库的若干局限
  由于行业、系统之间的隔阂,以及技术平台的多样化,图书馆建设的各种特色数据库不可避免的存在各自为阵、局部共享等问题,甚至有重叠、重复建设情况。对于用户而言,面对缺乏通用性,没有统一人口的各种特色数据库,为查找一项资料,可能需要在不同数据库中进行反复检索,在多项相同或近似数据中进行反复筛选。当然,前提是需要用户不断学习、掌握各种数据库的使用和检索技巧。
  即使是专业研究者的专业课题,其信息需求也不是完全“特色”化的。如武昌首义的人物研究,仅仅查找“湖北”籍人物的专题数据库,或者仅仅查找数字化的“民国人物辞典”,都是不够的。前者没有收录其他地区的人物,而后者对于地方名人的收录显然有严重不足(非缺陷),这就需要到各地区的地方人物数据库中去寻找。可见,多个特色数据库的集合才有可能满足某一个专业化课题的信息需求。
  
  2 特色数据库中的非特色现象
  
  本文将主要从数据角度阐述特色数据库的非特色现象。仔细分析现有的特色数据库,就会发现,即使是主题非常明确、单一的特色数据库,其中也存在部分数据完全适用于其他主题同样明确、单一的特色数据库的情况,显示出特色数据库之间的共生问题,昭示着这种非特色现象是特色数据库建设中不容回避的固有状况。
  2.1 个案分析之一
  地方人物研究,是牵涉到地区社会文化研究、建设的重要课题,因此,各地都陆续建设有地方人物数据库。一般,我们可以将地方人物特色数据库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籍贯为标准,只收录符合一定行政区划内地域籍贯的人物;--是以地域为标准,既包括一定行政区划内符合地域籍贯的人物,也收录生活、工作在本地域内的其他籍贯,相当于旧地方志中所谓“政绩”“宦迹”“流寓”的人物。这两种标准都有各自的理论基础,只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
  如辽宁省图书馆的“关东名人”数据库,就是以地域为标准,兼收在本地区工作、生活的其他地区的人物,有山东人、江西人、上海人,也有江苏人、河南人、湖北人,其他省市的地方人物研究者完全可以利用“关东人物数据库”来寻求资料线索。与此类似的还有厦门市图书馆的“厦门名人”数据库,因为历史的原因,该数据库还兼收海外华侨、华人,甚至还有在厦门生活、工作过的外国人。即使是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历代名人”数据库这样严格以籍贯为收录标准的特色数据库,其中也有少量其他地区、属于“流寓”的人物,如籍贯同属今陕西省西安市的薛涛(唐)、赵忠义(五代)等,可见坚持“纯粹”的“特色”是何等的不易。
  这种与其他地区同类型数据库可能有部分数据相重复的情况,并不意味着数据库建设本身有问题,而是提醒我们,在各自为阵时,重复劳动是很难避免的,同样,给使用者造成的重复劳动也不可避免。另外,还必须注意到,对于曾在不同地区生活过的人物,不同地区有关文献记载的侧重点、详略程度可能都有区别,即使是同一人物,不同地区的人物数据库中所反映的内容也不完全相同。显然,以籍贯为标准的地方人物数据库很有可能会遗漏人物在其他地区活动的线索,而以地域为标准的数据库很有可能会提供出人物原籍地所鲜知的文献,使用者的重复劳动有其必要性。但是,在对人物履历不是完全明晰的情况下,如何能保证使用者知道所有可能涉及到该人物的数据库的存在呢?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