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面向学习型城市的图书馆文化教育平台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建立和完善文献资源的保障体系,一是要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城市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经费投入,逐步丰富和完善城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二是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文献资源发展政策,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读者需要;三是在继续扩大传统纸本文献入藏的同时,加大电子文献的入藏力度,形成一个多载体的文献资源体系;四是在保障基本文献入藏的同时,着力建设特色主题文献,形成一个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充分满足读者的个性和共性需求。
3.2 整合数字图书馆教育资源,拓宽市民学习空间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数字图书馆给予读者更多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满足各个层次受教育者的需要,为实现教育的终身化、大众化提供了条件。
针对东莞市现代化进程较快、信息产业较发达、外来劳务工人口众多、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高等教育相对薄弱等特点,东莞图书馆开发了一个面向全体市民的开放式网上学习平台(即东莞市民学习网)。它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以传统图书馆为依托,采用现代化的网络服务手段,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向全体市民提供基本免费的多媒体远程网络教学服务,让学习成为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快乐享受。此外,东莞图书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努力建设“东莞学习论坛”,论坛的定位为:“提升东莞城市魅力的文化精品,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公共课堂,塑造现代市民的文化摇篮,促进文化经济融合的纽带。”并确立了“市委中心组专题报告会”“周末讲座(财富内容)”“都市沙龙”等三大系列的主题论坛。
3.3 普及信息素养教育
学习型社会的学习是自主性学习,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程度以及学习效果取决于他们所掌握的网络信息技术和信息获取、选择、判断、处理的能力。因此,图书馆要经常举办各种网络信息技术培训班,编写怎样利用图书馆的《读者指南》等资料,广泛开展读者教育,增强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意识,提高读者的文献信息素养,引导读者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这也是扩大和普及图书馆教育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想方设法缩短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教育读者善用图书馆资源,提高他们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将是图书馆的长期任务。
3.4 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
读书是进行学习、提升自我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了进一步发展,不仅市民应自觉自愿地读书学习,图书馆还必须采取各种方式指导和引导读者读书,如开展各种读书讲座、推荐好书书目、读书征文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市民读书的兴趣。从2006年开始的东莞市读书节,各级图书馆在读书节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读书节活动策划、组织和实施的重要机构。经过几年的发展,东莞市读书节已经超越了活动本身,正逐渐成为东莞全体市民的一场自觉的学习行为。
3.5 加大图书馆的开放程度
我国现在实行“双休日”的工作制度,人们业余时间增多,文化消费呈现多样化态势,这要求图书馆调整开放时间,保证“双休日”开馆,满足读者阅读需要。尤其在东莞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发达城市,城市图书馆更应保证节假日开放,想方设法吸引读者。东莞图书馆不仅保障“双休日”的全天开放,还建立了无人值守的自助图书馆,确保图书馆二十四小时对读者开放,被称为“永不关闭的图书馆”。图书馆开放程度的加大,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阅读机会,图书馆也在这种开放中不断发挥着文化教育功能。
上一篇:特色数据库的非特色现象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