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公共图书馆百年人文精神的传承与拓展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新中国成立后,图书馆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时代的变化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图书馆的人文精神也不断深化,“为书找人,为人找书”“一切为了读者”“读者至上”等人文精神的基本理念,成为是图书馆服务最基本的工作原则。广西公共图书馆认真贯彻为生产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配合党的中心工作,通过书刊文献的利用,积极投身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努力提高图书馆藏书的利用率,采取简化书刊借阅规则、延长开放时间,实行热门图书开架或半开架借阅;设立工农服务组,馆员骑着单车、三轮车走出馆门,到工矿和农村、学校和街道设立流动图书馆站;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口号,设立科学参考阅览室,安排专门人员开展参考咨询工作,编制各种书目、索引和文摘为科研生产提供服务;加强了阅读辅导和图书资料的宣传,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宣传革命英雄主义和先进模范人物,组织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普等展览和讲座;还组织如《红岩》《青春之歌》等优秀读物的读者座谈会,交流读书心得、引导阅读。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在新的图书馆理念的指导下,图书馆的人文精神不断发展并日益彰显。特别是进入21世纪,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覆盖全社会”原则。广西公共图书馆人积极响应党在文化事业方面的种种方针举措,不断反思自我,解放思想,重新定位,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协调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走近平民,关心弱者,平等服务,逐步消除各种障碍,在基于人文精神服务理念的倡导下,把主动、方便、快捷、全方位地满足读者需求作为新世纪图书馆的追求目标。注重培养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环境,建立一种亲切、平等的服务关系,创造和谐温馨的文化阅读气氛,促进馆藏资源效用的最大化,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水平。
通过不断降低图书馆的服务门槛,让读者能够平等、无障碍地走进图书馆,注重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回归,促进社会形成良好阅读风尚和尊重知识的氛围。从2006年起,广西公共图书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吸引读者利用图书馆:实行免费阅览;对低保、高龄、残障等弱势群体免费办证,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倾斜。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又先后取消了读者借书证工本费、年服务费、电子文献下载费等,降低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费用,使读者更多的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成果,对提高全区公共图书馆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增强延伸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各种设施和现代技术手段,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的服务广度与深度都得到延伸。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于2008年率先在全区实行向本馆持证读者开放商业数据资源,先后将该馆购置的读秀、方正电子图书、维普期刊论文、龙源人文期刊和万方数据等数字资源向本馆持借书证读者开放使用。逐步实现了由提供纸质文献为主,向纸质文献与数字文献并重的新形势转移,使广大读者足不出户,24小时都能通过互联网利用图书馆大量的数字资源服务。南宁市图书馆以建立城区图书馆为契机,通过网络实现了市区馆和馆外流通点之间的“一卡通”借阅服务;广西各级公共图书馆还利用汽车流动图书馆和建立流通点等方式到社区、农村、工地、劳教所等地开展送书上门,为广大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