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图书馆意识的现状及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丽 时间:2014-06-25
  [摘 要]虽然有了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我国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还是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责任归之于政府的重视不够、政策不力,而忽略了农民本身的问题。农民图书馆意识的淡漠对我国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阻碍作用已经不容忽视。本文从我国农民图书馆意识的现状出发,论述了培养农民图书馆意识的原则、策略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村;农民;图书馆;意识
  
  引 言
  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这为农村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然而根据以往经验,农村图书馆的建设有时会成为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而且由于农民图书馆意识的淡薄,图书馆的建设只是政府单方面的意愿,没有引起农民的共鸣,以至于出现“陶令再说桃源好,只怕渔郎不问津”的尴尬局面。本文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图书馆意识的现状进行思考,并作一些粗浅的论述。
  
  1 农民图书馆意识的现状
  从逻辑上讲,在新农村建设中,作为知识信息集散地的图书馆,理应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力量,从而备受广大农民的关注,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多群众对图书馆一无所知,以至于和“新华书店”混为一谈。目前我国农民图书馆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1 创建图书馆意识淡薄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程也凸显中国特色:“经济是基础,干部是关键”,主要领导是关键的关键。农村干部形成图书馆意识的动因主要来自建设图书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而干部对图书馆必要性的认识,又受到实际需要和上级要求两个因素的制约。目前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干部对图书馆的认识很难完全到位。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图书馆是个休闲场所,图书馆工作也只不过是借借还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农民看重的是获得最直接的物质东西,图书馆这个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地方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所以,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伴随上级要求的节奏而起落,既不平衡也不稳定。
  1.2 利用图书馆意识淡薄
  目前大多数农民没有认识到图书馆对他们生活的重要作用,不熟悉也不愿意主动去了解图书馆,更没有养成经常和长期利用图书馆的良好习惯。如在笔者关于合肥三县农村图书馆现状的调查中,关于“当地是否需要设立农村图书馆”,“如果所在村有图书馆,你会去看吗”的问题有不少农民回答“无所谓”“不去”。这说明当地农民对科学技术和知识的重要性还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依然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思维和耕作方式。在所发放的1?000份问卷中,关于“致富信息的获取方式”,选择“电视及亲戚”的占75%,选择“乡镇干部或技术人员”的占23%,选择网络及读书的几乎为零。
  1.3 发展图书馆意识淡薄
  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地有一批上规模有档次的农村图书馆异军突起。但是,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5%—10%的农村图书馆发展较为稳定,50%—60%的农村图书馆呈下降和衰退趋势[1]。图书馆的经费特别是后续经费的来源无法保障,导致农村图书馆的巩固与发展举步维艰。有些地区曾轰轰烈烈创办的图书馆,多是为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热闹一阵之后便是一片沉寂。当图书馆界弘扬图书馆精神、维护读者的图书馆权利的声音日益高涨的时候,我们的农民却对图书馆事业的现状保持着“宽容”与“沉默”,而这种宽容与沉默自然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 农民图书馆意识培养的原则
  影响农民图书馆意识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培养农民图书馆意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长期工程,结合社会现实,应当遵循一些重要的基本原则。
  2.1 以实带“虚”
  就是要求图书馆在培养农民图书馆意识进程中,首先注重务实的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以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基础,开展各种形式上“虚”的图书馆宣传工作。没有务实与良好的社会形象,空谈农民图书馆意识的培养,那只能让农民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由此,图书馆既难以得到政府的支持与信任,更不可能赢得社会的理解与尊重。
  2.2 点面结合
  就是要求村级图书室、乡镇图书馆与所在地区之间产生有效互动,并形成宣传合力。培养农民图书馆意识如果仅靠一个或几个农村图书馆的努力只会出现孤掌难鸣的现象,必须依靠所有农村图书馆的共同参与,形成强大而有效的整体合力。认真、细致地落实每一个乡、村农民图书馆意识的提高工作。还应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的支持与配合,为有效培养农民图书馆意识提供可能的条件。
  2.3 突出重点
  就是优先和重点培养领导者、青少年和图书馆员的图书馆意识。在农民的图书馆意识中,干部的理念起着关键作用。干部认识不上去,村民的主动性和行动就上不去。干部有了积极、正确的理念就会带动并帮助广大村民树立自觉的图书馆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农村中小学生是明天图书馆的主要利用者,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应当成为重要的培养对象;图书馆员既是当前农村图书馆意识的宣传者,又是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建设者,如果他们自身的图书馆意识不提高,那么承担培养农民图书馆意识的重任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2.4 长期坚持
  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农民图书馆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图书馆员有足够的耐心、信心和恒心。这不仅因为农民的图书馆权利意识有待提高,政府职能的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走,图书馆立法的进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更是因为有法不依和农民维权意识薄弱的现象还将长期存在[2]
  
  3 农民图书馆意识培养的策略
  农民的图书馆意识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创建意识、利用意识和发展意识。三个层次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当前培养农民的图书馆意识,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3.1 强化农民的自发图书馆意识
  把农民的积极性与社会的纪律性统一起来,对于农村图书馆的建设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从农村内部、农民自身寻求提高农民图书馆意识自觉性的动力和支持。科学地制定规范,一要体现出农村现实的差异性,即对意欲争先创优的乡村,在文明乡村条件中列入图书馆建设的标准,而对一般乡村则不强行硬规定。二要反映出图书馆本身的层次性。文明乡村都有省、市、县级之分,也必须有相应标准的图书馆条件。先进的等级越高,图书馆的标准也应越高。
  3.2 促进农民的创建图书馆意识
  把建馆的多样性与可行性融合起来,农村创建图书馆要从实际出发,不拘泥于一种模式。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完全依靠政府财力办农村图书馆不容易办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图书馆的办馆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如在建馆投入体制上实行政府办馆、联合办馆、民营公助、外援办馆及个人办馆等。在管理机制上采取公派专职或兼职人员、交由个体经营(包括个人承包)、实行差补自筹、依托中小学校代管、选派义务志愿者等。
  3.3 激发农民的利用图书馆意识
  把办馆的阶段性与实用性协调起来,激发农民的利用图书馆意识。能否激发出农民的利用图书馆意识,在于图书馆使用价值的吸引力。所以,不能脱离目前农村实际,片面追求图书馆向高层次发展。图书馆工作必须以实用为宗旨,注意满足大多数农民的实际需要,要使农民切实尝到图书馆的甜头和实惠。因此,图书馆在每一发展阶段中都要突出实用性。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