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特种地方文献收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2.2.4 结合社会发展需要,突显文献采访新亮点。特种文献以其自身的多元化结构,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检索要求,显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因此,图书馆应以当地发展轨迹为依托,抓住本地的资源优势,在采集力度上有所侧重,突现采访亮点,吸引更多读者到图书馆获取有用的信息。对此,上海图书馆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摸索出了成功经验,该馆根据当地文化名人较为集中的特点,在两年多时间里,加大了对文化名人手稿的征集力度,以该地区为辐射点,初步形成了北京一上海一四川的名人采访网络,并与100多位文化名人及其家属建立了友好关系,筹建了国内首家“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3],在国内文化界和同行中引起巨大反响。这一成功的探索,使这个馆找到了业务发展的新天地、新亮点。
2.2.5 探索科学合理的文献馆藏模式。特种文献载体形式较为复杂,合理的入藏,方便的检索,是特种文献入藏管理的根本。一些图书馆已探索出较好的工作方法,他们先以不同载体类别归类,再根据内容划分,先实行专室或专架管理,再编制专题内容的特种文献架,在此基础上除根据文献内容进行必要的分编加工和标准化格式著录外,还对文献进行主题词、关键词的标引,以方便读者从不同角度对文献进行交叉检索[4],这些做法都可作为借鉴。同时也可结合本地的实际,利用馆藏优势,选择一个适合本地发展的专藏重点,组建特种文献专藏库,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立特种文献专题数据库,编制出标准化、规范化的各种检索数据,一方面使广大读者能通过互联网对特种文献进行检索,便于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能对文献实体进行有效保护。
3 加强横向联系,建立地方特种文献系统联合检索目录
由于特种地方文献贮藏点分散,时间跨度长,仅靠某一图书馆收全是不现实的。为使图书馆能担负全方位为社会服务的重任,除与兄弟馆进行资源共享外,还应加强与博物馆、档案馆、文史研究馆等收藏单位的横向联系,对于本馆缺藏的文献,可通过复印、照相等方式进行互通有无,也可以建立地区性收藏单位的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有规范检索细目的地方特种文献联合检索数据库,并不断提高特种文献的加工深度和综合处理水平,向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检索渠道。
4 结语
图书馆应作为收藏行业对特种地方文献的特殊性及使用价值应给予足够认识,兼顾“藏”与“用”的关系,努力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收藏模式。当前我们也只有切合现实需求,结合当地社会发展轨迹,不断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才能充分发挥出馆藏的资源优势,这不仅有利于对馆藏资源的保护,也有利于实现馆藏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利于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金沛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2]王代礼.高校图书馆特种文献需求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5).
[3]祝均宙.近代特种文献开发研究的战略思考[J].上海高校图书馆情报学刊,1998(Z).
[4]刘文勇.天津地方文献的开发整理与资源共享[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