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图书馆岗位设置及调整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25
合理的岗位设置之后,如果没有合适的岗位人选,图书馆活力的体现和效率的发挥也将无从谈起,即我们还要做好竞聘上岗这一环节。
以前由于体制的原因,馆员从进入图书馆的那一天开始就很可能面临在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的命运,即常说的一岗定终身。这往往使得各部门、各科室变得相对封闭独立,降低了各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性,甚至还会出现令不行禁不止的情况。对馆员个体而言在一个岗位上的时间过长,容易失去工作的热情、形成惰性思维、工作技能单一等弊端。所以需要注入新的活力,以改变长久以来的现状,而“竞聘上岗”机制可以做到这一点。
“竞聘上岗”要从行政命令迫使馆员参与,变为馆员自愿参与到渴望竞聘。“竞聘上岗”要有原动力,光靠爱岗敬业的思想宣传和教导是不够的,在市场经济时代,要有实实在在的利益激励才行。目前一些高校正在试行的岗位等级制和岗位津贴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即根据岗位的性质、岗位的复杂程度以及技术含量的高低或艰苦程度将不同的岗位划分为多个等级,比如可以将专业性强的,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划为一级、二级岗,与之对应的就是一级、二级馆员,其余的岗位可定为三级、四级岗。岗位等级的设置一方面能显示出馆员的业务水平和价值,另一方面,由于岗位等级直接与岗位津贴挂钩,实行岗变津变的原则,使得想一展自我价值和有抱负的馆员以及想提高待遇的馆员都找到了发挥的机会和空间,从而积极参与竞聘。
怎样对岗位竞聘进行具体操作呢?许多文章已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实施办法。在此我的意见是引入足球联赛的机制,即定期举行,先打资格赛再打淘汰赛。
所谓定期举行,是我们的“竞聘上岗”要制度化,长期开展下去。竞聘上岗即意味着要出现岗位轮换,轮换不宜过于频繁,过于频繁不利于岗位工作的熟悉和稳定,而周期太长也会影响到馆员的积极性。2005年在西安举行的“高等学校图书馆人事工作座谈会”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代表讨论认为,考核换岗的周期宜为三年,但最佳竞聘周期还应根据各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具体情况,通过民意调查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
所谓“打资格赛”,就是全体馆员都有资格参加,竞聘的方式是绩效考核。要想竞聘等级更高的岗位,首先馆员要在原工作岗位满足思想、工作、科研等方面的绩效考核要求,并名列前茅才有资格参与其他或本岗位的竞夺,即所说的具有参与“淘汰赛”的资格。因为要是连本职工作都还没搞好,怎么能胜任其他工作呢?不同图书馆绩效考核的标准和形式各有不同,但原则是必须要有明确的考核依据,如文章的发表,提出能使工作效率显著提高的方法等,不能自吹自擂,也不能光由领导说了算。目前我国一些高校进行了一些绩效考核的尝试,有的高校图书馆还制定了专门的“馆员工作考评细则”,而且收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是获得了“淘汰赛”参赛资格的人参与下一轮的竞聘,竞聘的方式可以是笔试、面试、发表演说等,以展示竞聘者对竞聘岗位的了解程度,以及能否对此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等,最后通过公正、公平和公开的评审,优者胜晋级,获得其想要的岗位,而失败者可以选择留在原工作岗位,至少可以达到保级的目的。然而,每个部门的人员编制是固定的,当有人竞聘成功进入该部分超员了怎么办?这时就要实行末位淘汰制了,即该部门在这次竞聘活动的绩效考核名列最后一位或几位,自动降一级,或代替竞聘成功者的原岗位。
3 结语
总之,一切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高校图书馆的长远发展,也许目前的建议还不成熟,还有大量的细节需要处理完善,但正是因为存在不足,才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改革,这是一件艰巨复杂而又必须去做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要抱着长期努力的态度,避免操之过急,循序渐进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以期为我们的图书馆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浅谈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库的开发建设